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8月23期(中)   作者:李昶成
[导读]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研究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中进行引导。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会得到提升,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李昶成
        (广东省茂名高州市大坡镇和睦小学 广东 高州 525200)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需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科教学进行融合,能够促进学生的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掌握,也能够使得学生的学科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为一体。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研究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中进行引导。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会得到提升,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与践行
        引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于塑造学生的观念、规范学生的行为有着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需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连接。通过价值观念的渗透,在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相应的数学基础知识,其情感态度、价值理念也能够得到引导完善。
        一、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价值观念
        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在当前我国的各种研究工作中,科研工作者对于祖国的热爱从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充分体现出了爱国主义思想。数学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在数学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能够使得学生从小学阶段找准自己的身份定位,从小树立远大地理想[1]。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选择一些著名爱国数学家的事迹进行讲解,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爱国事迹,就可以作为教学案例进行讲解。教师需要向学生说明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报国理想,学好数学,做好未来发展的准备。
        二、引导学生树立和谐的价值观念
        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观察到众多的几何图像,这些几何图像本身就有着外形和谐的特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和谐与美感进行集中的思考,提出与和谐相关的思考问题,如,几何的美感是由于几何图形的和谐,那么生活中的美感与和谐有着怎样的关系?通过这种类比的方式,学生能够认识到生活中秩序井然对于和谐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另外,几何图形与相应的面积计算公式之间,也存在着和谐关系。应用几何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对几何面积进行核算,通过几何的图形又能够推出相应的几何面积,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和谐,对于数学中的和谐进行理解与思考,认识到和谐观念的重要价值。
        三、引导学生树立敬业的价值观念
        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社会。学生最为重要的任务是进行学习,与此相应,教师这一职业最为重要的任务在于教师育人。

教师需要从小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职业身份与自我行为之间的关系,教师的敬业行为,对于学生的数学成绩提升、课堂教学优化,有着促进的作用。数学教师要以自身的行为作为样本,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积极的监督。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保持不早退、不迟到,细致地完成教学任务;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给予学生爱心以及耐心。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数学应用题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到敬业精神的重要性,形成对敬业精神的充分认识。例如,在数学应用题中,涉及到有关于奥运金牌的背景,教师可以对相关的奥运新闻以及背景的故事进行整合,以历届奥运会金牌榜单的数量变化状况,向学生说明奥运会中运动员敬业精神的重要作用。
        小学生没有进入到社会的职业角色当中去,因此学生不能进行相应的职业实践。然而,学习者这一身份与职业身份有着明显的重合之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职业精神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身份定位出发,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规范自我学习行为[2]。
        四、引导学生树立诚信的价值观念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的优良品行。诚信价值观念与数学学习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在商业的活动中,数学知识应用广泛,保持在财务工作中的诚信极为重要。教师可以向学生做出数学知识在社会经济中应用的介绍,使得学生了解到财务工作中诚信的重要性。另外,要选择数学课本中能够体现诚信重要性的内容,进行教学的引导。为此,教师可以在运算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体验、认识诚信的重要意义。
        例如,可以通过运算的知识,设置一个场景,引导学生认识到不诚信行为的不良影响。如,学生有一定的零花钱可以自由的支配,为了购买课外书籍,某学生积攒了零花钱120元。第一次在书店A买到课外书籍3本,该学生当月就完成了3本课外书的阅读,决定再次积攒零花钱购买课外书。然而,第二次在B书店,学生能够购买4本类似的书籍,同样只用120元。求两家书店每本书的价格差异是多少?在应用题目的思考与解答中,教师可以建议学生进行充分的自我代入。在角色代入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不诚信经营对于顾客带来的危害,从而认同诚信价值观念的重要性[3]。
        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渗透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教师需要对于核心价值观念进行深刻的认识,在不同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中,将核心价值观进行渗透,引导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实践体会。通过教学的引导,学生不仅会产生观念的变化,行为上也会受到观念的影响,从小学就树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思想动力。
        参考文献:
        [1]赵小荣.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探究[J].科技资讯,2020,18(11):215+217.
        [2]陈韫韬.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79.
        [3]马吉祥.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 天津教育(下半月), 2019, 000(002):5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