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8月23期(中)   作者:林丽娟
[导读]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思想,数学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积累和沉淀的结果,因此,教师在授课数学内容时,应当用心加入一些数学素养的知识。
        林丽娟
        厦门市松柏第二小学
        摘 要: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思想,数学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积累和沉淀的结果,因此,教师在授课数学内容时,应当用心加入一些数学素养的知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把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着重在课堂中创设更多实践的机会,关注学生实践的过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能力;核心素养
        一、课前创设情境,唤醒实践的愿望
        在不同的教材中,所呈现出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利用自习时间让同学提前了解新知识的内容。在备课时,教师应从培养数学意识开始,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充分了解小学生好奇心重、活泼好动的特点,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利用直观想象的数学核心素养,便于学生理解,让学生从数学抽象中的核心素养中感受数学知识,然后形成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意识,在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例如备课“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中对三角形的特性知识环节教学中,教师采用师生讨论式的互动式教学方式,设计师生谈话的教学过程。教师展示三角形木框(直观教学),组织学生用手拉一拉这个木框,说出自己的感觉。按照教师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尝试。学生得出结论“三角形的木框不易变形”。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制成三角形呢?组织学生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物体,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继续提问: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引导学生回答:加一条边,构成一个三角。最后再请同学们想象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我们还运用了三角形不易变形的特点。
        二、课中引导兴趣,增强实践的意识
        在课中各个环节,对教师做了明确的要求:在提问作答环节时,教师应保持注意力集中,认真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馈,回答后应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思考交流环节时,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在思考中领悟合作,在合作中锻炼交流能力,交流也是实践的基础;在实践操作环节时,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既要满足学生亲身的参与感,也要满足实践所带来的思维性,教师还应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在指导操作环节时,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这时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如有必要,还需诱导学生将实际操作中得到的感性认识内化为理性认识;在操作反思环节时,教师可以采用填写调查表的形式,让学生对本堂课勾画评价,也可随机挑选学生上台展示操作,教师进行专业点评。
        小学数学,更多的是公式和枯燥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把培养数学素养放在首位,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在实践体验过程体验到数学素养的魅力。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一种数学观念,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下的能力,是一种能应用到生活中的素养能力。

如果数学课堂只是简单的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那课堂氛围一定会死气沉沉,而一旦教师融入一些实践活动,便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博大精深。
        三、课后开放延伸,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培养,还是数学素养的培养过程。因此,在课后,教师应该根据课后延伸的内容,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解决生活中简单的计算问题,真正做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反过来又会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认真分析学生反馈的调查表后,教师首先要进行自我反思,如遇到特殊的问题,可一对一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意见。然后可以借助其他教师的建议做出修改。最后,将教学设计建档,以供再次授课时使用。
        四、后期作业分析,检测学生实践掌握
        后期检验作业以及检测考试时,收集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时,结合课中记录的学生实践操作表现,检测结果如果与平时不符,可对学生单独再次进行测试。为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可对学生进行口头测验,通过对话情况可以更加直面了解学生的实践掌握能力。
        五、结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中之中。基于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利用,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动手实践,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运用,切身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也应用于生活,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
        在新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努力提升自我的教学设计能力,用心设计教学内容,融情于数学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价值。数学教学中应注重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此融入学生实践中去,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中获得兴趣、在数学实践中赢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兴远.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赤子,2019:97.
        [2] 黄玉贵.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J].中国教师,2018:20.
        [3]何海燕.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86-87.
        [4] 徐磊.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52.
        [5] 徐磊.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52.
作者简介:林丽娟(1985年—),女,汉族,福建厦门人,小学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厦门市松柏第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