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山
甘肃省环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7457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高中语文教学逐渐被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上,书法训练也受到更多的重视。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学校以及教师要不断加强书法训练的教学比重。随着核心素养的不断深化,语文教师也要有意识的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语文的学习当中。本文基于书法训练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的拓展展开讨论,希望对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一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书法训练;高中语文;拓展研究
现代生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逐渐被普及,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的较大的改变,逐渐使传统文化的学习淡化出学生的视野。汉字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高中生书法书写水平的逐渐下降也应被语文教师所重视,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很多学生存在书写不规范、错误运用等情况,教师要针对这一情况,加强书法训练的比重。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要不断调动学生对汉字书写的热情,并且带动学生多家训练,从而逐步提升书法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的作用。
一、利用字帖,帮助学生规范书写
良好的书写顺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规范字体,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一定要按照不顺进行书写,在潜移默化当中促进学生的书写习惯[1]。教师在课下可利用字帖进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书写顺序,起到一定的加强效果。汉字在书写时有一定的书写顺序,例如,从上到下,先外后内等,每一个汉字都是需要多种笔顺的整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将书写规律进行强化。高中生不同于小学生,他们在汉字书写上已经形成自己的书写方式,相对来说也较难改正,教师要在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养成利用书法字帖的学习习惯,逐步改正自身的书写弊端。教师可选择适合应试的字体供学生选择,并且引导学生在书写时要注意汉字在格子当中的比例和大小问题,每一个笔顺的长短比例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汉纸书写的程度。学生的书写能体现出他的涵养以及文化底蕴,无论是给予学生的全方面发展,还是语文学科的提升,适当的利用字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原有的书写习惯。
教师也可结合教学课文进行书法训练,以“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为例,由于本课是文言文,教师可有目的的带领学生进行翻译和书写,充分带领学生在巩固课本内容的同时,也能进一步练习汉字书写。在汉字书写练习中,教师可选择书法名家或课本配套字体,进一步将汉字的书写呈现给高中生,在书写时注重位置以及长度问题,在下笔前要在脑海中有所构思,确定每一笔的下笔位置以及书写长度,并且在书写时也要确定倾斜程度,确保字体美观、大方。高中生的书写习惯较难更改,教师在进行书法训练时,要不断根据学生现有水平以及现实需求,进行不断改进和更新,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书法训练的自信心以及学习兴趣,以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得到最大的效果。书法是一门传统艺术,学校要不断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书法水平,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从根本上解决书法教学问题,同时也指导教师,要从全方面角度规范学生书写。
二、书写训练,树立良好的审美能力
书法作为艺术领域的代表之一,当中也包含着美学范畴。书法由于书写的优美而被人们所喜爱,高中的语文书法训练也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使学生在书法练习时也能模仿这种字形的优美[2]。书法的每一笔都代表着一种思想的蕴含,同时也是艺术形式的展现,同时也赋予了文字的内在灵魂。学生在教师进行初步讲解后要对文字的形态、大小等方向进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技巧练习。
书法在书写时具备一种意境的美感,不同的文字结合大小、粗细等运笔变换,能给人带来更多的内在遐想,以及更好地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当中。
以“沁园春长沙”一课为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文章的主旨进行简单介绍,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后,教师可进一步地将诗词内在的思想情感、人物心境等进行进一步描绘,引导学生以作者视角感受诗词情感,并且对书法训练带来积极地促进作用,由此树立学生对于书法训练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书法训练的兴趣。书法的意境会随着书写者的内在情感变化而改变,良好的书法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且加深学生对书法的认同程度。同时,教师也可利用教学设备,拓宽学生对书法的认识,例如,介绍知名书法家以及其擅长的字体,直观的将书法内容呈现给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与书法训练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不断受到书法的感染和熏陶,促进学生在书法训练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作业布置,最后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进行评估,并进行针对性的评价,促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书法、课本二合一学习,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语文知识的拓展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重视书法,提升学生空间想象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设备的普及,很多高中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或各类的综艺节目当中,导致很多学生产生“提笔忘字”、书写不规范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中语文教学发展。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高中生的生活与这种传统文化渐行渐远,不仅对书法艺术缺少鉴赏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汉字书写能力。书法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书写习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打开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脑海中对文字进行一定的运笔构思,进一步较强学生对于书法内涵的理解与吸收。
以“红烛”一课为例,本诗主要以“蜡炬成灰”这一古典意象为主题,并赞美了蜡炬成灰这一行为。教师在教学当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与红烛间的对话,对成长中遇到的困难与希望的处理方式,逐步对诗中的理想追求进行深层挖掘。本诗当中具有很强的想象空间,教师可利用本诗当中的汉字进行书法训练,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以及深层内涵的同时,也能将这一情感运用到书法训练当中,促进书法内涵与语文教学保持一致。例如“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红烛精神的肯定,也在其中蕴含了作者的爱国心。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一句进行书法练习,让学生将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融入到书法当中,利用书法的运笔等技巧加以展示,将呈现出来的文字具有深厚的文化涵义,也会促成更加丰富多元的艺术表达形式。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书法训练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必备部分,同时也是促进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方向之一,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语文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认识书法、运用书法,并将书法运用到语文学习当中,在拓宽学生对书法认识的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书法训练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目标,也为学生主动探索书法作品提供一定的学习机会。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以及推进,高中语文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思想的转变,将书法训练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并且在教学当中逐步加强书法训练,进一步渗透书法训练的重要性,为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新的学习方向。书法是传统文化的优秀结晶,尤其是在语文课堂当中,教师要不断落实书法训练,引导高中生对书法产生兴趣,并且引导学生进一步发扬书法文化,为艺术与教学的融合提供一定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林春燕.书法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分析[J].考试与评价,2020(06):33.
[2]汪文娟,王惠子.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书法教育的几点尝试[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01):82+8.
[3]陈晓燕.探讨关于书法训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展[J].新课程(下),2019(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