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海珍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民族实验学校 530500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积累语言、陶冶其情操,帮助学生自主构建语文能力促进其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但由于教学中忽视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认知水平不足等原因,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相对较差。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应基于小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增强小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其树立终身阅读意识。文章就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自主阅读是拓展小学生语文知识,调动其语文学习热情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教师如果通过单一的教学方式对其进行阅读指导,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阅读的积极性。低年级学生是各种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接触阅读的起始阶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通过有效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和习惯,不断发展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一、制定阅读教学目标和内容
首先,教学目标应突出自主性。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应围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制定教学目标。低年级阅读能力的构成因素有识读,即学生应掌握的生字;朗读,即能流利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阅读,即能够理解文本意识,读懂简单的童话事故。寓言等,并在阅读中有自己的想法;诵读,即能够背诵优秀诗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要求从这个四个方面制定教学目标[1]。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中,教学目标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生字的同时能够区分角色说话的语气,并通过教师指导可以分角色朗读。能联系故事内容用语言将故事表述出来,并可与同伴合作将课本中的对话内容表演出来。
其次,教学内容应利于学生的自主阅读。恰当的内容是采用适宜教学策略的前提,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应重视阅读内容的整合,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等选择素材。也可以依托教材,编制符合学情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内容才能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进而达到自主阅读的目的。
二、拓宽阅读途径,培养阅读兴趣
(一)引导学生创意阅读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和观点。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并站在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文本[3]。
例如在《狐假虎威》的教学中,要求一个学生进行朗读,在读到“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来看你有多大胆子”,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说读的声音大,但是不够傲慢,有的学生说没有读出吹牛的语气等等。通过大家讨论和朗读,逐步找准阅读中应该使用的语气。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阅读类型,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应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经验去创意阅读,读出自己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想象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文本中的关键拓展空间,在课文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积极拓展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更具新意的语言,并从中感受祖国语文文字的魅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好奇心的特点,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在问题的设置上找准恰当的切入点,这个点就是文本的重点。难点、语言文字训练点等等。也可以将问题设置在意蕴深刻之处,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可以设置新旧知识的比较之处,引导学生推导新知,感受成功的乐趣。
例如在《乌鸦喝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乌鸦与瓶子的图片呈现给学生,并提出问题:乌鸦太渴了,但是瓶子里面只有半瓶水,我们要怎么帮到它呢?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会积极提出解决的办法,有的学生说用吸管,有的学生说将瓶子举起来等等。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些办法的可行性,并给学生解释:大家提出的方法都非常好,但是乌鸦没有吸管也没有手,那要怎么才能喝到水呢?现在跟着老师一起阅读课文,看看乌鸦想的办法。利用这个问题情境,去调动学生积极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倡导自主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新课标中倡导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做主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形成善于与人合作和交流的习惯,并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思维发展。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学生一起开展专题阅读活动,设置明确主题后,要求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向,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收集阅读素材。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在与同伴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将知识内化,并从中感受合作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交际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四、重视朗读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朗读不仅利于学生智力发展,使其思想上得以熏陶,同时还能帮助学生传递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应重视朗读训练,使其能够自主、全身心的历经阅读过程:
首先,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思、去想、去创造。真实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其次,要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学生产生问题时,可以先小组合作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解决问题才能使阅读更有效,这同时也是学生从‘读会’转向‘会读’的基础条件。最后,要让学生自己多说话,设置开放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自由发表,想说就说,为学生创造出形式多样的交际空间,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才能有效提升学生说的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也可以结合小学生爱游戏的特点,将说、唱、画等活动融合到阅读教学当中,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由自主地爱上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例如在《寒号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进行朗读,然后展示连环图画,让学生去复述图画中的内容。最后可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竞争意识,使其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当中,形成自主阅读意识。
五、重视多样化评价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意识,需要教师发挥出评价的作用,通过开放性的评价去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意识。对学生的阅读效果及时展开评价,不仅能促进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形成,同时也是对未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学生的一种促进作用。具体评价中,针对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教师则需要用个性评价。面向全体学生的评价应具有层次性。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自信。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帮助其建立自信,形成独立人格。
总结:
素质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阅读是小学生获取新知,增强其内涵修养,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积极探索更多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蓉.小学语文不同阶段阅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253.
[2]翁梦园. 浅谈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C]. .教师教育论坛(第五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54-556.
[3]范莉.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3):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