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焕敏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第一中学 湖北 武汉 430415)
摘要:所谓有效教学,指的就是在教学活动当中,师生通过投入较少精力以及时间,获得最大教学效果,也就是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能力,有效培养其综合素养。伴随新课改逐渐深入以及发展,建立高效课堂已经变成一线教师的追求的重要目标。在高中课程之中,化学属于重要内容。在新课改这一背景之下,化学教师需对教学策略进行创新,这样才可促使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基于此,本文旨在对新课改这一背景之下高中阶段化学教学的具体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前言:新课改不仅仅是更换了一套教材,更是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的革新。然而,如今不少化学教师依然采用以往讲授形式的教学方法,所讲内容主要源自教材,这样难以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热情。为此,化学教师需把新课改当作导向,积极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进行创新,这样才可为高中生创设良好课堂氛围,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促使课堂教学整体有效性不断提升。所以,对新课改这一背景之下高中阶段化学教学的具体策略展开探究意义重大。
一、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指的就是教学期间,高中生在情感、能力以及知识这些方面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教学目标乃是教学体系核心所在,同时也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高中生学习的重心,更是教学期间师生一同努力的重要方向。所以,教学目标必须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1]。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有效直接影响教学成败。化学教师对教学目标加以制定之时,需结合高中生具体情况以及教学内容,制定有效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只有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科学的设置,才可在课堂之上运用准确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清楚阐述。例如,教学之前,化学教师可让高中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查阅有关资料,并且对之前所学内容进行回忆,了解各个单元以及实验设计的现实意义,实验方案要怎样实施。而且,为了给高中生指明具体学习目标,化学教师除了要让高中生对教材当中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解之外,同时还需让其掌握化学学习的良好方法以及基本能力。例如,借助小组合作这种方式对氢氧化铝最佳的制取方法进行探究,让高中生根据自身实验设计来确定实验步骤,同时归纳有关知识。
实验期间,化学教师需让高中生对实验设计需要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进行充分了解,这样便于高中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以及掌握,有效提升其操作能力。
二、突出高中生具有的主体地位
教学期间,高中生处在主体地位。在传统理念之下,高中阶段的化学课堂通常重视教师教学,往往忽略了高中生学习。所以,此种角色错位限制了高中生思维发展,同时也打击了高中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抹杀了高中生的创造激情以及灵感。这与新课改提倡的以生为本这种教学理念相违背。为此,化学教师需对教学理念进行转变,着重强调技能和知识、方法和过程、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是三维目标的发展。所以,教学期间,化学教师需把高中生当作主体,改变过去灌输形式的教学方法,把主动权交到高中生手中,突出高中生具有的主体地位,建立以高中生的主动参与,同时师生互动的课堂模式。只有这样,才可促使教学效果不断提高[2]。
三、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运用
现阶段,多媒体早已在教育教学当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其以声像具备、图文并茂以及资源丰富这些特点给化学教学添加了无限活力,同时给高中生提供了广阔学习空间。多彩丰富的课件可以将难以用语言表述的一些化学原理、反应现象以及物质变化的具体过程进行直观、形象的呈现出来,实现从形象思维朝着抽象思维的转变,对课堂内容进行丰富,对课堂氛围进行活跃,强化视听效果,促使教学效果有效提高。例如,开展“微观粒子”教学期间,化学教师可借多媒体帮助高中生对微观世界进行直观、形象的认识,促使高中生对化学具有的重要性加以充分认识,有效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一些危险性较高的化学实验,教师同样可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然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仅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其无法替代教师,不能限制师生思维[3]。因此,实际教学期间,化学教师需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以恰当运用,把多媒体和课堂教学进行充分融合,这样才可促使教学效果有效提高。
结论:综上可知,在新课改这一背景之下,化学教师需注重提升课堂教学整体有效性,这是我国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所以,教学期间,化学教师需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突出高中生具有的主体地位,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运用,同时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这样才可促使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有效提高,促使高中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甜,冯勋,段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化学有效教学设计[J].广州化工,2020,48(01):138-140.
[2]黄亚武,高新建.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的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8):200-201.
[3]赵太林.高中化学“微课堂”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0):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