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东浩
身份证号码:41290119780319****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中有许多问题也随之出现。如何调节各个问题与矛盾,达到预期目标,这时就需要城市建设中的建筑设计原则来平衡与取舍。本文,以建筑时现实情况为出发点,试析城市建设中的设计原则,探寻优化措施。对于城市建设发展、体现独特其人文价值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城市建设;绿色建筑;建筑设计;设计原则
1绿色建筑的概述
1.1基本理念
绿色建筑就是在建筑设计以及建筑施工时期,遵守人、自然以及社会和谐共处的原则,同时推行节能降耗思想,尽可能的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活动开展给周围环境所造成的污染程度,给人们创设出一个更为健康且舒适的使用空间环境,让该建筑设施可以和自然环境维持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在提升自然资源使用率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生态建筑以及自然建筑的发展。通常状况下,绿色建筑设施并不会使用大量的化学合成材料,会尽可能的借用自然资源等具有可再生特性的资源,降低人工干预的问题,让人们可以生活在一个绿色环保的环境中[1]。
1.2核心内容
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以节约资源能源为基准,使用节能环保性的施工材料,提升各类施工材料的使用率,妥善的处理剩余施工材料,要对可再生资源能源尽心重复性的使用。尽可能的减少空调等各类供暖设备的使用数量,高效的利用自然资源,强化向阳面实际的通风效果。通常状况下,各个地区的夏季主导风向都会有所差异,所以设计人员要就建筑设施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各类因素综合性的开展设计工作,妥善的布局。但是绿色建筑设计则需要以自然资源使用为基准,让建筑内部设计可以和外部的环境维持一种良好且协调性的发展关系,提升项目的居住以及使用效果。不使用带有毒害性的化学施工材料,对室内的温度以及湿度进行合理化的管控。
2城市建设中的建筑设计原则
2.1集约化原则
集约化原则是现如今科学化的建设原则之一,以效率与效益双向作为一个基本导向点。主要运用体现于:土地资源的利用、水利资源的利用、能源资源的利用等。而在建设建筑物前期,建筑设计中广泛运用了以上三种。何谓土地利用集约化?简单来说,就是将土地分模块考虑,在集合一起做出规范。比方说:当开始设计建设建筑物面积和立体占地时,需要立体化的考虑土地利用率,土地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的结合,有效配比。
2.2因地制宜原则
众所周知,我国地广物博地貌特征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因地制宜的原则。从生态建设设计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的分析当地的地貌特征、结合建筑设计的特征与建筑周围的自然坏境进行有机化设计,调整好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当然,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单纯指代地貌特征,也同时是利用地区风貌,连接光能和风能的一个突破点,比如以周边自然采光的照射强度,建立合理的建立光能发电,补充电能损耗;亦或是,根据地域的通风特征,合理科学的设计通风功能,使得建筑更为舒适。最后一点,这是因地制宜多使用当地绿地植被。近年来外地物种入侵,导致当地生物圈崩溃的消息数不胜数。故而因考虑到当地生态,多引用当地的植被物种,一方面是减少来往能源消耗,还有则是减少绿化过程中因为植被的无法适应性造成的损失。
2.3以人为本的原则
不论如何,建筑设计在设计之初,还是当建筑项目完工验收之后,真正落地到的作用就是让人使用、便人居住。由此可见,以人为本这一重要原则是一直贯穿在整体的建筑设计方案里面的。从建筑的目标这是角度出发,会发现,建筑的首要目的就是:满足人的需求,提供其愉悦的空间坏境。而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会惊讶的发现到,人们对于生活水平、居住空间、居住坏境有了更加深层次的要求。回望如今的城市,摩天大厦此起彼伏,高架建设路路通,钢筋水泥压抑不已。建设绿色宜居环境日益被人提及,要求。
那么,要如何更加准确的解决人所向往的建筑建设呢?从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原则出发,转换设计角色,为人们打造一份回归自然的亲切感。结合生态型建筑理念,将建筑设计建设融入其中,打造绿树成荫,令人愉悦的居住环境。以此来展现,设计建设中对于以人为本这一原则的重视,让使用人群最大程度上感受到都市之中久违的自然气息与自然魅力。
2.4绿色环保的原则
如果说20世纪是工业发展与工业污染的双重奏,那么21世纪绝对是绿色生活节约环保的进行曲。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让我们深切的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于人们乃至地球的重要性。纵观现在的大中城市,不难发现,楼房面积与绿植面积的差距日益拉大,人口大量的密集居住与无处不在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现状,让建筑设计之中的绿色环保原则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也苛刻要求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就需要考虑到建筑与所在城市的自然条件,从而合理科学的考虑建筑设计区域,与当地城市的自然地貌特征相结合,充分契合区域规划内的植被、花卉等原有材料,将环保这一主题原则进行到底。不止于此,城市与城市之间也有自己的独立特色,因根据不同城市的定位,协调建筑区域周边的原始环境以及生态圈原则,让建筑于自然相融合。这不仅仅是城市建筑建设中的一小步,也是绿色环保建设中的一大步。
3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
3.1环境目标
尽可能的提升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以减少建筑设计对传统能源的运用,以便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严格的控制在标准限度的范围之内,以便完成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
3.2经济目标
对于绿色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而言,应该要合理处理经济需求与生态保护间的产生的矛盾,就是在既满足经济发展与效益发挥的基础之上,完成对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系统的有力的保护。
3.3社会目标
对于绿色建筑设计来说,应当充分的结合环境目标与人文生活以及心理需求方面,以便更好的创建一个积极有效的生态文化。
3.4观念目标
绿色建筑设计观念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其普遍适应性,绿色建筑设计不可只当成个别的案例与试验性的项目,而应该是要广泛的存在于人们的居住环境之中;第二是它的系统性,绿色建筑的实质是会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其属于较为复杂的系统,急需要在相关联的整合范围之内,它是由各个主体在技术的开发以及经济支撑的层面上采取有效的协同来实现。
3.5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是指采取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方法迅速建筑每一项的技术指标来实现评价体系的要求,并同时获取绿色建筑相对应的评价标识。这成为目前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常常利用的设计依据。当今时代,现阶段的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可大概的分为以下两种,首先一种是通过专家的判断所作出的评价结果与策略;其二可分为将生态的承载力最为考量的评价体系。当前运用的极多就属第一种的评价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化浪潮越来越迅猛的今天,城市建筑建设作为城市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建筑设计也要着眼于城市未来发展趋势,遵循着建设计中的原则,同时积极结合高新的科技技术,以此来契合满足人们对于建筑使用上的一些功能与环境要求。当然,在生态环保愈发重视的今天,城市建筑设计也要密切关注生态环境,争取让生态与建筑和谐相处,让人们体验自然魅力。
参考文献:
[1]蒋宇.城市综合体地下公共关联空间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20.
[2]陈坚,张燕.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4):44-45.
[3]尚伟.城市建筑屋顶绿化景观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2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