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20期   作者:李亚磊
[导读] 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转换层作为施工难点需要给予重视
        李亚磊
        身份证号码:41272119880816****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转换层作为施工难点需要给予重视,其原因在于这种结构不同于其他的建筑物结构,它本身存在应力连接与传承的关键点,因此控制转换层施工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在目前工程施工中这一要求本身难度大,但只要我们科学规划、全过程控制,就能达到预计工程目标,施工质量也必然能够得到保障。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1转换层的施工技术概述
        1.1支撑系统的施工技术方式
        由于转换层自身的负重比较大,加上上层结构的重量,在施工中一定要特别注意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在施工之前一定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勘察,保证转换层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常见的支撑系统为:①钢管支撑结构。该结构主要使用在负荷不太大的建筑结构中,或者采用板式转换梁。转换梁的布置要精确,提高钢管的硬度和支撑能力。②型钢构架结构。该结构主要用在转换梁本身重量和上层负荷相对较大的工程中,且转换层的位置较高。施工人员在转换层下层的柱体中埋设型钢构架结构,这就是转换梁的支撑系统,钢结构利用柱子把建筑上层的荷载转移下来直达地面,适合于传递纵向的荷载。③设置与转换梁方向一致的支撑架结构。和前述一样,适用与转换梁自重大且上层负荷大的结构中,但它更适合用在转换层不太高的结构中。在进行钢管支撑架的设置时,必须要精确的计算出杆的距离,保证受力位置的准确。
        1.2模板结构施工技术
        常见的是用组合钢模板来作为转换梁侧模板的材料,也能使用17mm厚覆膜胶合板。在混凝土浇筑中,会容易铲射侧压力到这整个模板挤压变形,进而产生胀模现象,降低工程施工质量,但可以采用在转换梁内设计对拉螺杆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侧模最好采用钢管来作为背杠完成锁固工作,背杠的间距通常为500 mm。而当转换层结构内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00%以后,才能将底模拆开。
        1.3桁架转换层
        桁架转换层比较多的使用在需要布置大量管道的建筑中,而它可以充分的利用建筑空间。桁架转换层主要用于承受竖向荷载,在满足建筑使用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增加中间的跨度或减小端节间的跨度来提高弦杆内力,这样不但有效减少了端节间的内力,还能让弦杆的内力分布均匀。因此,这种技术主要用于改善转换梁承托上部框架传递下来的竖向荷载很大而致使截面很大的情况。该转换层的施工工艺原则:(1)按“强转换层下部、弱转换层上部”这一原则来设计结构施工方案;(2)遵照“强斜腹杆、强节点”的原则来施工;(3)桁架转换层上部的框架结构要按“强柱弱梁、强边柱弱中柱”来进行设计。在空腹桁架转换层的施工过程中,空腹桁架要整层铺设必须保证要有一定的强度来支撑。转换层的截面尺寸要根据剪压比来计算和确定,这样才能避免脆弱现象的发展。当转换桁架用于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的上部密柱转换为下部稀柱时也要进行满层铺设,并将两者斜杆的交点作为上部密柱的支撑点。最后就是应加强转换桁架的每一个节点的刚度,而对其结构也要进行完善,防止应预应力问题而产生的结构强度问题。
        2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2.1结构支撑系统施工技术
        支撑系统是转换层结构的重要构成之一,施工期间要确保支撑系统有着良好的稳定性与强度。同时,施工时还要对支撑系统自身的荷载状况以及上层结构的自重状况进行分析。现阶段,常采用的支撑系统主要由以下几种形式:其一,钢管支撑架。在进行转换梁的施工时,由于支撑系统的布置较为密集,通常采用钢管支撑架。此外,如果转换层上层结构的自重较强,并且施工荷载不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钢管支撑架进行施工。

另外,如果转换层采用的是板式结构,施工时通常用到钢管支撑架。具体施工期间,立杆间距通常控制在600mm×600mm之内。其二,型钢构架支撑。如果结构转换层的上、下层结构很复杂,并且高度较大,通常采用型钢构架支撑。此外,如果转换梁的自重比较大,钢管支撑架不能满足施工要求,那么施工期间可以在下层结构中进行钢牛腿的预埋,进而改善竖向荷载的传递效果。
        2.2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模板工程施工期间,首先要对模板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其次,施工时要做好支模人员的培训,尤其要做好施工排列顺序以及模板支承、拆装技术的培训与说明。另外,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方案进行模板安装,对于截面尺寸、轴线位置等要素应进行严格把控。此外,在进行模板工程施工之前,要对支撑系统的质量进行检查,确保支撑系统“横平竖直、拼接紧密”。同时,还要对支撑点位置处的扣件螺栓进行检查,保证螺栓的牢固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施工期间如果模板的跨度超过4m,那么起拱的高度误差应控制在2%以内。
        2.3钢筋的制作与绑扎
        钢筋是转换层结构的重要骨架,由于转换层的钢筋用量大、布置密、主筋长,因而施工期间应重点做好钢筋的制作与绑扎。一方面,对于梁内钢筋骨架的绑扎要严谨细致,确保骨架有着良好的稳定效果。具体施工期间,可以在梁的两侧进行双排脚手架的搭设。另一方面,在进行长主筋的搭接工作时,可以采用闪光对焊的施工技术,也可利用锥螺纹接头进行搭接。施工时如果采用焊接的方式,要对焊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并做好取样检测工作。此外,如果采用开口箍,一定要事先征得设计人员的同意。梁的纵向钢筋绑扎结束之后,应使用焊接的方式将箍筋焊成封闭箍。在进行梁的上、下部钢筋的锚固工作时,要对锚固长度进行严格控制。
        2.4预应力施工技术
        转换层通常需要承受上部结构巨大的荷载,因而预应力筋的使用量相对较多。施工期间,应做好预应力张拉工作,防止预拉区出现开裂、反拱过大等问题。首先,要合理选择张拉技术与方式;其次,要对预应力筋进行合理的配置。特别在预拉区,要对预应力筋的数量与布置形式进行良好的设计,防止张拉过程中出现裂缝等问题。
        2.5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其一,混凝土浇筑时,要对竖向结构与水平结构分别开展浇筑工作。一般来说,转换层施工时通常先进行竖向柱墙结构的浇筑。上述工作结束后,再进行水平结构以及筏板结构的浇筑。具体浇筑期间,应遵循“先中间、后周边”的原则。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转换层混凝土使用量相对较大,因而浇筑过程中要将内部的水化热及时排出。其二,在进行节点部位的混凝土浇筑时,如果局部区域的钢筋过密,应对浇筑、振捣方式进行及时的调整;其三,在进行墙、柱等竖向结构浇筑时,技术人员要加强对侧模的检查,提高混凝土浇筑的密实度。其四,当墙、柱结构浇筑完成之后,要在18小时后进行浇筑质量的检查,这一期间可采用超声波仪器等。其五,混凝土养护期间应覆盖一定厚度的塑料薄膜、草袋等,进而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养护工作应达到15天以上。
        结束语:
        高层建筑的转换层结构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必须在施工前做好设计工作,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作出总体结构布置,建立简洁、精确的设计模型。对于重点部位和重点施工环节要加强重视,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如转换梁与上部主体共同工作,采用有限元法分析转换梁及上部墙体的应力、内力,作为设计转换梁和上部墙体配筋构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智.带结构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J].居舍,2019(17):102.
        [2]冯强.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05):176.
        [3]徐珍珍.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研究[J].居舍,2019(03):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