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显快
横县百合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 广西横县 530302
摘要:我国的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发展。与此同时,土地管理问题随之显现,并逐步加剧,已经对城镇化产生不利影响。文章从城镇化中土地管理问题分析入手,提出解决城镇化中土地管理问题的有效策略,期望能够对促进城镇化的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城镇化;土地管理;利用
城镇化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具体是指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型社会向以非农业为主的现代城市性社会转变的过程。据相关统计数据结果显示,截止到2019年末,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在城镇化中,土地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确保城镇化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之所在。正因如此,使得土地管理的重要性随之突显。下面重点对城镇化中土地管理问题进行研究。
1城镇化中的土地管理问题
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城镇化中土地管理问题频发,较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有以下方面:
1.1建设用地规划利用问题
从国内各大城市开展城镇化工作的总体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城市都是以主城区作为中心区域,以此作为基础,使城市空间逐步向四周延伸。虽然这种做法能够使主城区在城镇化中的优势得以显现,但却容易导致用地与布局不合理的情况发生。不仅如此,村、镇的分布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变得较为混乱,由此影响了土地配置及用途,致使土地利用呈现出极不合理的现象。比如闲置用地数量大、土地利用效率低等等。不合理土地的使用,将会造成大量建设项目荒废,如生产厂房、工业园区、房屋建筑等等[1],不仅耗费了大量的资金,还浪费了土地资源,城镇化进程随之受到影响。
1.2集体土地产权问题
目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已经开始逐步推进,但由于尚未在全国范围推行,致使农村集体土地产品仍然存在不明确的问题。依据国家相关政策的规定,对于集体土地,村民不具备处置权,不可以转让或变卖,村民的权益未能得到保障。基于这一前提,村民在城镇化中对集体土地的相关权利被剥夺,如支配权、议价权等等。如果政府对集体土地进行强制性征收,则会导致村民失去土地且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此外,因部分乡镇中没有集体经济组织,所以很难对集体土地的所有权进行确定。
1.3耕地保护问题
近年来,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大量耕地随之消失,城镇化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若是任由这个矛盾持续激化,则会对城镇化进程造成不利影响。比如,在耕地内部分灌溉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和盗用,耕地内的农作物因为灌溉不及时,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2]。不仅如此,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生活垃圾大幅度增多。同时国家大力工业,使工业污染愈发严重,部分耕地土壤受到污染,间接影响了食品安全。
2解决城镇化中土地管理问题的有效策略
2.1建设用地规划利用
城镇化中土地管理最为突出问题是建设用地规划利用不合理,为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2.1.1调节比例
想要使城镇化过程中的建设用地规划利用更加合理,就必须对建设用地的比例进行调节。从本质的角度上讲,城镇化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应当用战略的眼光看待这项工程,并将重点放在结构和比例的优化上,对区域内建设用地的各方面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包括建设用地本身所具备的特点和成本,以及后续的规划等等,据此对城镇化的发展空间进行逐步拓宽,从而解决用地矛盾,实现建设用地集约化的目标。
在对建设用地的比例进行调节时,应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城镇化需求为依托,结合相关的规划指标,遵循合理可行的原则,编制建设用地规划,加大农村与建设用地的审查和管理力度,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征地方案,使建设用地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
2.1.2科学规划
要始终将城镇化当做一项重要的工程项目进行建设,在实际建设中,应当确保建设用地规划利用的科学性,通过系统评估,对基本设施进行合理分配,并将经济、生态以及文化等结构,全部纳入到的规划当中,借此来促进城镇化的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对农村土地的利用方针进行确定,以国家建设方针作为立足点,实现保护与开发的有机结合,通过对土地管理问题的调整,拓宽规划空间,避免土地资源浪费[3]。另一方面要保证建设用地的平衡性,对建设要素进行合理分配,使耕地、农田与建设用地的面积保持平衡。
2.2明确土地所有权
在城镇化中,对土地进行征收和利用的过程中,为避免损害广大农民群众的权益,应当对土地所有权加以明确。各地区可依托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重构集体土地产权,加快相关制度的建立,据此对农民的土地所有权进行落实,使农村集体土地与国家土地在所有权的地位上保持平等。同时,应当对农民集体土地产权进行落实,明确土地所有权的范围,并对集体与成员的关系进行确定,强化成员对土地的使用权,使农民真正成为集体土地的所有人。农民作为土地的合法所有人,当政府对土地进行征收时,能够从中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并且在土地转让与变卖时具有决定权,保证了自身的合法利益。随着集体土地产权问题的解决,将会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的建设进程。
2.3征收补偿机制
城镇化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土地进行征收,这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从实际情况来看,政府进行土地征收时,可能会影响到农民的权益,对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具有不利影响,并且还会引发一些土地问题。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快建立并逐步健全土地征收补偿制度,通过制度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权益进行维护。一方面可从立法的角度,将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纳入到法律条文当中,使此项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确保土地征收合法、合规进行,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土地征收的透明度,制定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土地管理法,实行土地征收预告制度,如有必要可将征收程序提前,并使农民群众享受到知情权和参与权[4]。此外,在市场化经济下,政府部门应探寻与市场机制相符的征地补偿机制,从而使农民能够从征地中获得应有的经济补偿。
2.4加强监管
土地管理现已成为城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做好此项工作不但立国,而且利民。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土地管理具体一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正因如此,使得各种问题频发。想要从根本上进行解决,就必须加强监管。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当项目正式立项之后,要成立土地监管部门,从前期的宣传、征收、规划到后期的利用等环节,全部由监管部门按照合理可行的程序进行审批,由此能够进一步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要保证土地利用不会对城镇化进程造成不利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耕地的占用,以此来保护耕地。上述工作均应纳入监管范围,通过监管防止违法违规的情况发生,在解决土地管理问题的基础上,加快城镇化进程。
3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城镇化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有效举措之一。在城镇化中,土地管理问题相对比较突出,不利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为此,应当全面分析城镇化中的土地管理问题,采取有效的策略加以解决处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江涛.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水平路径探索[J].农家参谋,2020(19):77-78.
[2]尚玉琴.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综合规划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0(17):51-52.
[3]张晓.土地管理现状和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的思路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0(25):7-8页
[4]吕清秀.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20(21):16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