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太石 朱志敏
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 江苏 扬州 225000
摘要:船体装配是对合格的船体零件进行装配的工艺过程,包括部件、分段、总段直至整个船体。船体装配在船舶建造中起着关键作用,也是船体装配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工作和船舶企业人员的硬性要求进行“船体装配实训”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实现个人价值。
关键词:船体装配;实训课程;教学设计与开发;人才培养
引言:船体的主要组成构建有:甲板、侧板、底板、龙骨、肋骨、船首柱等,船体装配则是将这些构件组装成可实际运用的船体工艺过程,在船舶建造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同时也是船体装配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开发主要从学习目标、课程设计与课时安排、学习内容、课程的考核与成绩评定等环节来进行。
一.学习目标
随着现代造船模式的建立,造船所衍生的系列行业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具备船体装配职业的技能水平,是劳动者求职从事船舶装配职业的前提,也是企业用人的依据。将“就业靠竞争,上岗凭技能”贯彻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观念中,把教学教育和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所以需要开设船体装配实训课程,运用真实的船舶实体,来让学生真实体验和掌握实际的装配技术,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践行动,加深船体装配的工艺流程和施工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在学习造船生产的系列装备工艺之后,掌握与职业相关的技能水平,获得从业的资格,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计与课时安排
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包括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不仅需要培养理论型人才,还需要培养工程型、技能型和技术型等运用型人才。所以船体装配专业不仅需要开设文化基础课和理论课,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而更重要的是开设系列专业课,专业课程的开设科目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工学、工程识图、企业管理、船舶概论、工程力学、装配工艺、船体与钢结构放样、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船体结构与识图、焊接工艺学、装配及焊接等基本操作,掌握船体装配技能,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之后,需要拥有看懂产品基本结构图、掌握船舶钢结构装配工艺的基本知识,还有对典型产品的工艺质量进行分析的能力,根据所画的图纸对产品进行处理,比如切割、加工和装配。同时要掌握现代的焊接设备(“机械手”焊机、埋弧焊机、CO2气体保护焊机、氩弧焊机)的操作和切割技术,认识且了解相关的生产管理知识。
专业课的课时安排应合理,专业课程的课时还应该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所需时间来具体制定,但是专业课的总课时占全部课程的70%以上,且和文化基础课穿插分开,让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提升个人素质和修养,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学习内容
根据各企业船体装配工作岗位的要求,从中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造船任务,将相关造船行业职业技能的培养,融入实训课程当中,让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掌握其相关的职业技能,进而提升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
(一)了解和掌握船体结构预装焊的常用工艺设备。
用于船体结构预装焊的设备主要有起重、电焊、气割和压缩空气设备,以及需要认识、了解、区分管道、平台和胎架。学生进行操作之前,需要了解各类设备的用途,掌握其使用方法,不同的装配过程使用不同的设备。
(二)掌握船体结构预装焊工艺
船体结构的预装焊接按从大到小分,其预装焊接包括总段装配、分段装配、部件装配等工作内容,不同的组装有不同的装焊方法。
以分段装焊工艺为例,在进行分段装焊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和区分分段装焊的类型,分段装配基准面和工艺装备所能运用而选择的方法,装焊顺序和焊接程序的确定,最后则是施工的具体技术要求的提出,选择合适的分段装配的方法进行组装。分段组装完成后,应该对分段长度、分段两段的宽度、分段中剖面处和两端宽度点的高度、内底板的视角水平进行测量,衡量测量所得数据,检验其制造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分段或整段船体往往采用不同的装配和焊接方法,这可能导致作业的环境、施工的质量、施工的周期和制造的成本等方面存在差异。于生产筹备之际,先对装配的方法进行区分和选择,筛选出适合产品制造的最佳方法。
(三)了解船舶总装的工作准备和检验
船舶总装前充分的准备工作,对船舶在装配过程中施工的进度和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在操作前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前期准备工作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船台上的准备,一种是船体上的准备工作,船台上的准备需要标示出肋骨检验线,船台的中心线和高度标杆上的高度线,船体上的准备不同,因为它包括总段(分段)船台定位线和对合线,吊耳的准备和安装,以及船台装配用于临时加强的材料。准备工作完成后,可以选择以下方法对船体进行合拢组装:塔式建造法、总段建造法、岛式建造法,组装完成后对船体进行密性试验,通过检查船体的外板、舱壁的质量,查看是否渗透,保证船舶航行的安全。
四.课程的考核以及成绩的评定
职业教育不以升学为目的,而是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侧重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的掌握能力、就业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在实训的实施过程中,特别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船体装配为学习任务,通过“老师教、学生学、实践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培养。除了锻炼学生识图的基本能力外,还要让学生实训中体会船舶建造工艺程序,掌握船体装配的相关工艺方法,让学生在装配船体的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知识能力向行动能力转换,学以致用,掌握船体装配的实操技能,从而达到工作岗位的工作能力,并且鼓励和指导学生获得相关专业的资格证书。
课程结束之后,每位同学通过计算机的CAD或者其他画图软件设计一艘船舶建造工艺图,并且根据建造工艺图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心得体会,汇报所学和掌握的船舶装配的相关知识。评分标准:分为平时分和考核分,占比为4:6。平时分通过观察学生的出勤率、课程的实际操作情况以及掌握程度,进而适当给分。考核分根据学生上交的船舶建造设计图,设计图包括结构设计图、零件图以及制作的模型,占比为60%,另外40%则根据学生以对于课程的理解和对船舶装配设计图的解说的心得体会进行打分。综合之后所得分数为学生的个人成绩。
五.总结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训课程,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船舶装配的实训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还需要结合政府主管、行业参与、院校协同、校企互动等实施的相关政策制定,改变传统的以思维训练为中心的学科知识体系的课程构建方式,注重实际的操作与运用,以“知识、技能和态度”训练为一体的项目任务导向型课程构建方式。基于学生的兴趣发展和船舶企业岗位的需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船体结构预装焊设备的学习和使用,以及船体结构预装焊工艺与船舶的组装与检验等过程,实现教学过程与船舶装配过程相融合,教学内容与船体装配岗位工作相结合,学生身份与船体装配职工相转换,让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获得船舶装备职工的操作技能与知识水平,达到船体装配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卢馨.船体装配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开发[J].船舶职业教育,2016,4(02):50-53.
[2]滕蓓.高职“船体装配工艺”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职教通讯,2014(09):5-7.
[3]董明海.浅谈船体装配与焊接实训课程教学中高职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2(03):395-396.
[4]咸屹.谈《船体装配》实训课程的优化设计与实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8(04):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