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长红
湖南东方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217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指建筑物的结构部件全部或部分由工厂事先制造完成并运输到施工现场,与其它建筑物相连。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方便、工程简单、施工周期短、材料浪费少、工人劳动强度低等优势。但由于缺乏相关的施工管理经验,所以装配式建筑的品质无法得到有效地保障。本文从装配式建筑项目质量的有关内容出发,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初期、施工阶段、竣工检查阶段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装配式建筑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措施分析。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质量问题;全过程;质量管理
1 装配式建筑国内外的发展介绍
1.1中国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发展介绍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突然停滞并很快走向消亡, 装配式建筑技术沉寂了三十多年之后又重新在我国兴起,这是一个令人鼓舞和值得期待的事件。从市场占有率来说,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还在处于初级阶段,前期投入较大,生产规模很小,且短期内无法和传统现浇结构市场竞争。但随着国家和行业陆续出台相关发展目标和方针政策的指导,面对全国各地向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转型升级的需求,我国各地20多个省市陆续出合相关建筑产业发展政策,推进产业化基地和试点示范工程建设。相信随着技术的提高,管理水平的进步,装配式建筑将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1.2日本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发展介绍
日本于1968年就提出了装配式住宅的概念。1990年推出采用部件化、工业化生产方式、高生产效率、住宅内部结构可变、适应居民多种不同需求的中高层住宅生产体系。在推进规模化和产业化结构调整进程中,住宅产业经历了从标准化、多样化、工业化到集约化、信息化的不断演变和完善过程。
1.3法国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发展介绍
法国是世界上推行装配式建筑最早的国家之一,法国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是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主,钢结构、木结构为辅。法国的装配式住宅多采用框架或者板柱体系,焊接、螺栓连接等均采用干法作业,结构构件与设备、装修工程分开,减少预埋,生产和施工质量高。法国主要采用的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装配率可达80%。
1.4美国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发展介绍
美国装配式住宅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至今。在美国,大城市住宅的结构类型以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为主,美国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
1.5新加坡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发展介绍
新加坡是世界上公认的住宅问题解决较好的国家,住宅政策及装配式住宅发展理念是促使其工业化建造方式得到广泛推广。新加坡开发出1 5层到30层的单元化的装配式住宅,占全国总住宅数量的80%以上,装配率达到70%。
1.6德国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发展介绍
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近几年提出发展零能耗的被动式建筑,从大幅度的节能到被动式建筑,德国都采取了装配式住宅来实施。
2 装配式建筑项目质量问题
?2.1 项目前期的质量问题
??????? 装配式建筑项目结构材料的分离不合理,大大降低了连接后的机械性能,事前制造的部分经常会出现裂缝,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会有危险,部件的组装也有困难。因为尺寸计算和构造材料设计阶段没有统一的设计,所以设计构件有尺寸的偏差,从而导致连接部件无法正常连接。由于不同结构的材料厂家不一致,不同厂家有不同的模块化体系,结构材料的大小出现误差,运输过程的结构不合理,使构件发生碰撞损坏。
2.2 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问题
???????零件组装是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工程,组装品的组装位置对工程质量有很大影响。结构材料的组装不正确,结构材料的位置不正确,使引起结构材料的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对装配式建筑在连接结构材料时必须保证连接质量。
2.3 项目竣工阶段及营运阶段的质量问题
??????? 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进行工程质量验收,整理并保存工程资料。由于中国的装配式建筑经验很少,特别是与装配品的生产、运输、保管的经验。因此,在施工中,需要整理相关问题,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4 人员与操作问题
工程中不规范的工作如结构材料,零部件连接不规范,公告度不足,对施工质量都有很大影响。在技术上,除了零件的品质管理以外,最重要的问题是机械作业者的能力和素质[2]。装配式建筑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生产经营方式上,还体现在管理和现场施工人员的比例上。施工者不遵从施工规范和指示,操作施工机械,容易影响施工质量。由于装配式工作繁杂,对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帮助零部件的生产技术进行革新和应用,对人员和机器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说明书进行操作。
2.5 裂缝问题
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体积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收缩,导致体积变小。特别是体积大的混凝土施工过程,收缩更加明显。在某些地区的结构材料也经常会出现收缩裂缝,混凝土使用量大,强度不同的混凝土的积蓄率也不同,导致接合面容易破裂。在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本身具有热膨胀和冷却功能。另外,工程结束后,采取必要的混凝土维护措施,消除内外温差较大导致的混凝土裂缝。
2.6 管线预埋问题
结构材料的位置移动、脱落,导致结构材料的实际位置和设计位置差距很大,对整体的装配式建筑工程进度和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综合考虑,按照管道配置图进行作业,在固定过程中避免损坏管道,管道和结构埋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中管道连接的有效性无法保障,因此会出现管道位置的移动、堵塞等问题。
3 增强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 关于装配式建筑上存在的三个阶段的问题,要系统、全面地管理装配式建筑的全过程质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项目前期质量问题的解决对策
??????? 设计阶段产生的问题主要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过程中对相关规定的理解、执行及参照流程不完整,需要系统管理和技术管理。
另外,由于结构材料的生产、运输和保存经验不足,在制造结构材料的过程中,必须控制结构材料的尺寸,避免破坏结构材料以及损坏运输中的部件。
3.2 项目施工阶段问题的解决对策
???????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不完善,施工中的结构材料连接不正确,建筑部分有缺陷,结构材料连接部位强度低,影响装配式建筑的正常力学性能和外观,对建筑后期的正常使用造成安全上的潜在危险。因此,在装配式建筑工程过程中,必须加强技术管理,提高项目参加者的品质管理意识,严格管理施工质量。
3.3 提升施工操作人员的水准
施工单位加强人力培训,利用技术培训手段,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能力,主要包括前期制作工程中的许多施工控制点,工作人员应该特别重视细节工作,避免存在侥幸心理,事先做好相关事宜的专业培训,提高工程质量,达到消除工程风险的目的和目标。企业注重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以及专业知识考核,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及专业素质。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请施工人员穿上必要的安全控制设施,遵守现有的施工基准,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安全。
3.4 完善质量监管体系
??????? 首先重视质量监督,重点生产节点流程和结构材料。这是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两个核心部分,利用PDCA循环理论和质量改善理论综合评价工程的实际质量,不仅限于监督和监视,积极参与和预防潜在的质量偏差行为[3]。同时采取控制和必要的救济措施,然后扩大质量监督范围,在进行装配式建筑质量检查时,加强对构件的检查,并在分离结构材料的过程中,将联接结构材料的工程评价和间隙处理纳入质量监督范围。政府监督部门定期对生产企业进行检查,企业和监督专业人员,通过与相关质量监督所共享信息,全面控制原材料、工艺、质量和加工状态,保证结构材料的标准化和安全性。
3.5 建立健全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
????????为提高装配式建筑质量,在推进立法建设的同时,制定相关质量标准,装配式建筑在中国发展缓慢,但发展速度快,制定和规范行业标准具有重要意义。装配式建筑由于其独特特点,受环境因素、人力资源因素、设备和技术因素的影响,制定技术基准是当务之急,中国装配式建筑的主体结构技术基准是支撑建筑主体的核心,也是装配式建筑的关键。其结构形态直接影响建筑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结构的具体形态决定建筑材料的技术手段和施工方法。应该自觉做好建筑行业现有技术标准、规范和有效连接,保证技术标准之间的逻辑性、规范和条例。
3.6 提升设计企业的质量管理素养
??????? 设计企业从施工图的设计中构建实施控制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重视将结构材料分块进行质量管理,优化核心连接节点的设计。首先,结合结构材料的详细设计和施工图,通过结构的分离,在工程实施中能提高连接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其次,实现主体结构方案和主体结构的紧密联系。最后,重视装配式建筑人才的培养,企业可以选择有能力的工作人员进行深造,提高企业中员工的专业水平及能力,在施工队伍中配备有能力的人才,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形成良性循环,积极培养集团建筑专业人才。
3.7 严格遵循预制装配的工序
现在,装配式建筑基本操作流程已经纳入施工监理。有关部门也对这个施工方法提出了规范。从现在开始可以知道,现阶段的施工企业在进行装配式全过程施工时必须遵守现行的基准,不能违背装配式基本流程,作为施工经营者,只有遵守现有规范,才能严格限制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施工行为,达到保证装配式建筑整体品质的目的。
?3.9 推进信息化+物联网管理
??????? 利用新思想、新技术等,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为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注入新鲜血液。首先,构建信息共享系统,BIM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基于BIM平台,通过建立大的数据访问,可以有效地实现设计企业、生产企业和施工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其次,参加者将企业相关信息上载至平台,构筑了设计、生产、协调、运输、装配等质量管理全过程的BIM大数据库,信息平台通过大数据处理和反馈系统进行数据发掘,价值充分利用,将相关信息传达给其他信息需求主体,实现装配施工品质的控制效率的提高。最后,采用基于技术的质量跟踪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科学的全过程质量跟踪系统,通过收集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信息,根据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将类型、尺寸等相关信息插入到构成要素中,共享对象信息。
结束语
因为装配式建筑的品质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所以应该按照相关标准施工。施工人员掌握关键技术,使用技术符合规范要求,装配式建筑工程达到了设计标准。但在目前的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具体施工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企业要实现整体质量优化目标,必须解决目前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全面提高建筑质量。
参考文献:
[1]纪中.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J].中国标准化,2019(06):21-22.
[2]李文明.浅析装配式建筑在工程管理中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设备工程,2019(05):182-184.
[3]姜雨时.探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设计[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02):189-191.
[4]丁少虹,吴苗苗.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与应对策略探析[J].居舍,2019(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