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与指导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1期   作者:曹昌海
[导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自主阅读中掌握打开阅读大门的金钥匙,才能在有效阅读中感受不同的故事,品味不同的生活,实现自我发展。只有这样,小学语文教师才能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

 曹昌海    德州市陵城区宋家镇中心小学  山东  德州  253511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自主阅读中掌握打开阅读大门的金钥匙,才能在有效阅读中感受不同的故事,品味不同的生活,实现自我发展。只有这样,小学语文教师才能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01-01

        学生要想探索不同的世界,就要自主走入每一本书,在阅读中体会不同的人、事、物。这里所说的阅读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即学生主动、积极、自愿阅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将重点放在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上。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呢?
        一、创设合适阅读环境,提供丰富阅读书目
        (一)营造合适阅读环境
        环境的作用不容忽视,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世界,使学生被书籍所吸引,自觉地从事阅读活动。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阅读环境,更好地利用环境来吸引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下自觉地进行阅读。这里所说的环境主要有两个重点,即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
        在学校环境的课堂环境中,教师要通过言语暗示的方式,多次告诉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并把重锤重锤在学生心中,使学生自觉形成意识,即阅读很重要。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装饰栏和黑板报,增加一些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此外,还应为班级建立阅读角,定期开展“流动图书”活动。这样可以使全班的书满满当当,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阅读热情会大大激发。
        家庭阅读环境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有重要影响。教师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与家长密切沟通与合作。一方面,要把阅读的重要信息传递给家长,让家长支持教师的阅读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要求家长营造一种有书香氛围的家庭氛围,如定期与孩子们一起开展阅读活动,建立家庭阅读角等,让学生们时刻处于读书氛围中,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二)提供丰富阅读书目
        一些“快餐文化”吸引着学生,实际上不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阅读,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教师就要在开展阅读教学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课标要求,为学生推荐丰富多彩的阅读书目,囊括天文地理、科教文化等。
        一年级的学生文字认识还不多,教师可以推荐绘本或文字较少的优秀书目,抓住孩子的眼球。如《团圆》《哪吒闹海》《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等到了高年级,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较多,教师则可以结合课标要求,为学生推荐种类繁多的书目,如《呼兰河传》《中国出了个邓小平》《生命的密码》《灵性的王国》等。
        二、激情趣味阅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阅读兴趣的发展。学生若有足够的阅读兴趣,自然能够投入阅读活动,进而实现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和教师一起探究阅读文本世界中感受阅读的魅力。



        (一)以问导读,促进探究
        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教师就要通过层层铺设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抓住学生的好奇点,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巧妙运用问题导读法,以问题推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如在学习《泉城》时,教师可以提出可思考问题:“大家知道泉城在什么地方吗?为什么这个城市会被叫作泉城呢?”这个问题具有总体性,学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会积极地投入书本阅读,且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有的放矢。
        (二)情景创设,加深体验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给学生一种真实而虚幻的体验。它可以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图片,给学生直接的感受,让学生进入阅读文本的世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创设情境,既可以使用多媒体,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目的是加深学生的语文阅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自觉参与阅读活动。如在开展《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带领学生通过视频回到那个年代,让学生看到革命烈士坚韧不拔的意志、不怕牺牲的勇敢、坚定的爱国情怀,一个又一个画面给学生视觉以冲击,能够让学生对这篇文章有探究欲望,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达到激趣的目的。
        三、围绕语文教材内容,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一)捉题眼,教会学生质疑问难
        阅读的第一步是阅读主题。阅读标题可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同时,有趣的话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问题的眼光出发,在阅读问题中,找到阅读的方向。如在阅读《出色的老师》时,学生就能够通过读题目,思考如下的问题,如“为什么是出色的老师?”“出色的老师是谁?”等。
        (二)明内容,选择合适阅读模式
        不同的阅读文本采用的“读”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古诗类、诗歌类,学生需要朗读,在读出声中感受诗歌的画面;如小说类,学生则需要快速默读,在阅读过程中抓住重点的人物、故事情节等。不同的阅读模式有不同的效果,对应不同的文本,是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需要注意的。
        (三)找重点,积累文本好词佳句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手、脑、眼并用,眼睛看着、脑袋里思考、手勾画。在阅读中边读边抓住文章重点内容、勾画好词佳句、写下新的感受,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
        (四)抓关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为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理解透彻文本,深入体会文章,教师就要在课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抓住阅读关键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关键包括抓住中心、抓住含义深刻的语句、抓住过渡句三个方面。只有学生在自主阅读活动中能够抓住关键,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文本阅读。如在学习《詹天佑》时,文章开头一句写到“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的“杰出”“爱国”都是文章描写詹天佑的中心,学生抓住这一中心句,自然能够快速理解课文。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小学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培养。在学生个性化阅读活动中,应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开辟一个属于学生的阅读世界。
参考文献
[1]员美英.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J].学周刊,2020,(08):71-72.
[2]张萍.小学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9(12):76-77.
[3]魏九彪.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