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快乐教育”的是与非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1期   作者:杨秋菊 翟培新
[导读]

杨秋菊  翟培新   山东省淄博第十七中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91-01

        有人问:那些年提倡“快乐教育”的家长,孩子们后来怎么样了?其实,日本“平成废物”现象(见后文)已经给了我们答案。然而,快乐教育本身没有错,我们需要弄明白的是,“快乐教育”的真谛是什么?不能陷入所谓“快乐教育”的误区,使孩子最终像“平成废物”一样堕落,才后悔莫及。
        快乐教育,最早由英国教育学者赫伯特•斯宾塞提出:“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
        他阐释的是“做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应该是快乐的”,并不是倡导我们追求放任自流、随意而为、宽松妥协的教育,也绝对不是提倡“什么都可以不学”或者“愿意就学、不愿意就不学”的快乐。
        钱文忠教授指出:凭什么教育是快乐的?我实在想不通,教育怎么一定是快乐的?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思路是对孩子不停地让步,给孩子更多的快乐,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教育?
        我十分赞同钱教授的观点,毕竟现代社会,教育——也就是追求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反人性、反惰性的过程。学习本身是辛苦的,什么时候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要做的,是让本来辛苦的学习,变得有乐趣、有动力、不痛苦。
        目前人们心目中“快乐教育”的最大误区在于:把手段当做了目的,把“快乐”变成了教育的目的,片面追求所谓的宽松教育、妥协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基本上变成了松懈教育。
        第一个误区:把“快乐教育”等同于让孩子快乐学习,不高兴、不快乐就不学习,最终导致教育过程中无规矩、无原则,纵容取代了纪律。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味地纵容和妥协,不仅一事无成、无助于孩子成长,还会使孩子失去规则意识,将来走向社会将吃大亏,这样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教育。
        第二个误区:只关注孩子快乐,忽视了毅力和能力培养。


快乐教育自然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权,但并不是要放任孩子任性发展,必须在培养目标的约束下和指引下,不断发展自己、去创造探索世界。如果放弃约束,只凭孩子的主观感受,那么不管学什么,孩子哪怕一开始感兴趣,一旦遇到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容易就会失去持续的关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会一事无成。所以,家长们更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毅力、习惯,还要关注自主选择和创造能力培养。
        第三个误区:只关注快乐,忽视了责任感的培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许多家长因为溺爱而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哪怕孩子犯了错误,哪怕孩子做错了事情,都轻易被以“快乐”的名义原谅,却忽视了责任感的培养。其实,自由是相对的,犯了错要勇于承担后果,做了选择就要坚持到底,这些都是责任。如果家长忽视了责任感的培养,轻则使孩子失去上进心,做事不能有始有终;重则使孩子责任和担当意识淡薄,出现道德问题,甚至最后拖累父母、威胁社会。
        日本这个世纪初以来,曾经实行过“快乐教育”和“宽松教育”,结果造成了一代“平成废物”,教训十分惨痛,值得我们深刻吸取。
        日本快乐教育的“平成废物”现象指的是:日本政府(天皇平成时代)从2002年开始全面推行“宽松教育”,内容包括降低课业难度,减轻学生负担,不公布成绩,不对学生进行排名,学习内容减少三成,上课时间缩减一成。没错,核心内容就是减负。
        然而,正是宽松教育导致了松懈和妥协,过分纵容导致了不负责任。新一代年轻人纵情享受当下,不关心明天和未来;只关心“以自己为圆心,半径3米内的事情”;他们不想工作、不愿奋斗,连恋爱都懒得谈;他们沉迷于动漫、游戏、爱情动作片,能靠幻想解决的问题,绝不付诸实践。
        造成“平成废物”现象的直接原因,恰恰就是打着“快乐”旗号推行的“宽松教育”。最终,懒惰、松懈、颓废和不负责任,成了“平成废物”的标签。
        快乐教育并不是纵容,学习是辛苦的,过程中并不只有快乐。我们要做的,是要通过顺应孩子天性发展、更巧妙的教育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他对学习感兴趣,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哪怕学习过程中很辛苦也乐在其中。
        如果家长们不能真正理解快乐教育的真谛,还是不要轻易尝试“快乐教育”为好。请跟从学校和老师的教导,从培养学生的习惯、毅力入手,给孩子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生活。而且我们还要告诫孩子:学的时候认真学,玩的时候痛快玩,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这有利于推动孩子健康成长,这也符合快乐教育的实质内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