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乐学古文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1期   作者:叶俊春
[导读] 文言文源远流长,与生活水乳交融。只有找到文言文本身潜藏的乐趣,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乐学。

叶俊春    贵州省毕节七星关区徳溪中学  贵州  毕节  551700
【摘要】文言文源远流长,与生活水乳交融。只有找到文言文本身潜藏的乐趣,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乐学。
【关键词】文言文;激趣;学法;课堂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12-01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正如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所说:“头脑不是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就应该最大限度的找到点燃火把的火种,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成为熊熊燃烧的火炬。从而,达到乐学文言文的目的。
        而文言短文激趣、归纳学法激趣、课堂延伸激趣、词语探源激趣就是这火种。
        一、文言短文激趣
        当前,文言文训练大多采用篇幅比较长的传体文章作为训练材料,采用选择和翻译两种比较单一的形式作为训练方式,长期以往,学生必然滋生枯燥乏味之感。相反,如果我们采用篇幅短小的,或风趣幽默,或深刻隽永,或至情至性的故事文章作为训练材料,采用学生讲故事、写随笔、搞辩论、作演讲等多样灵活的形式作为训练方式,那么学生就会在活动中真正动起来,乐此不疲地自觉学习。
        如,《书林纪事》中的《文征明习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再如,《三朝名臣言行录》中的《司马光好学》讲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用力多者收功远”,“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可选取《庄子》的《庄子•大宗师》《庄子•天运》《庄子•秋水》《庄子•山木》等篇目,学习“相濡以沫”、“丑女效颦”、“邯郸学步”、“君子之交”等格言典故,从中了解庄子复杂深奥的思想,感受庄子汪洋恣肆的文风。
        还可选取《世说新语》中的《小时了了》《覆巢之下》《偷不为礼》《新亭对泣》《床头捉刀》等篇目,通过写随笔来学习借鉴魏晋名士的言语技巧,初步感受魏晋神韵的独特魅力。
        通过这些文言短文,教学既能熏陶古代文化,积淀文学功底,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归纳学法激趣
        ⑴归类比较法
        积累知识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既能积累知识,又能提高能力。例如:我在一次复习课上列举了“到”的一系列动词:之、至、致、往、如、造、适、诣,让学生比较异同。接着启发学生回忆,整理出其他的系列词,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很好,一下子整理了不少。
        有:“走”系列词——步、趋、行、走、奔;
        “洗”系列词——沐、浴、盥、浣、涤;
        官吏升降系列词——除、拜、擢、拨、迁、贬、谪、黜、左迁。



        表赞扬的系列词:多、嘉、称、誉、与、许、叹
        表内心嫉恨的系列词: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表责备系列词: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表宽容的系列词:容、贷、恕、宽、原、宥、侑
        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跟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幸、往、经
        通过比较归类,学生提高了文言文阅读中的词语辨析能力,让课文这个“例子”真正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⑵口诀法
        文言文的虚词有很多义项,容易记忆混淆,如果通过口诀的记忆,简单明了的记住虚词义项,学生就很有成就感,容易激发学习的热情,产生兴趣。
        如:【而】字的意思有:并承递, 转假因。
        【乃】字的意思有:于是就,竟然却,你是才。
        【于】字的意思有:在从到,对向跟,比被因。
        【因】字的意思有:因为依靠沿袭,于是趁机通过。
        【其】字的意思有:人代物代指代,一代二代三代,大概难道一定还是如果。
        【且】字的意思有:并而况,尚姑暂,又将却。
        三、课堂延伸激趣
        语言和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始终是紧密联系的,离开文化学习语言必然是缘木求鱼。文言文教学只有将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才会相得益彰,让人兴趣盎然。那么怎样才能将二者结合起来呢?除了将教学始终立足于现实生活以外,我们还要通过课堂延伸,旁征博引的熏陶,拓展我们的视野,发散我们的思维,培养我们的习惯,激发我们的兴趣。教学庄子的《秋水》时,着重对学生进行了文化熏陶:同学们,当我们观看小品,捧腹一笑宋丹丹‘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的时候,你是否想过,秋波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对,秋波就是望穿秋水的秋水,比喻清澈的眼波。如李贺《唐儿歌》中的 “一双瞳仁剪秋水”。顾名思义,秋水其实就是什么?对,秋天的水。如王勃《腾王阁序》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水其实还可以分别比喻镜面和清澈的神色。如鲍溶《古鉴》:中的“误回秋水照蹉跎”和杜甫《徐卿二子歌》中的“秋水为神玉为骨”。 秋水,一个本义,三个比喻义,涵义丰富。庄子的寓言《秋水》,写的是气势磅礴的黄河水,同样用的是秋天的水的本义,不过却寄寓了庄子别样的思想。
        四、词语探源激趣
        文言文源远流长,与生活水乳交融。只有找到文言文本身潜藏的乐趣,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乐学。我在归纳文言虚词“本”的意思时是这样讲解的:“本”
        字是一个“木”下加一“一”,表示是“树根”;因为整棵树需要树根供应水分,所以是根基,“根本,原本”;树木赖以生存的是树根,追根到底是源头,所以有“推究”之意。兹,读音为cí, 固定搭配龟兹,读qiūcí,汉代西域国名。希望大家不要将龟兹姻缘拆散,读成guīzī,闹了笑话。兹,读音为zī时,主要义项一是“这,这个”。《项脊轩志》中“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中的“兹”就是用的此义项;二是“现在”。生活中,我们运用到的介绍信正文第一个字就是兹。
        “兵”这个词学生经常碰到,“兵”的本义是“武器”,拿武器的人就是“士兵”,士兵在一起就形成“军队”,军队的作用就是作战,形成“战争”。 这样,“兵”字的四个义项就轻而易举地记住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