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1期   作者:韩晗
[导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自主探究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实施阶段,教师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的缺点。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准确、有针对性的助学政策,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运用自主探究教学。

韩晗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自主探究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实施阶段,教师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的缺点。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准确、有针对性的助学政策,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运用自主探究教学。
【关键词】自主探究式教学;高中语文;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42-01

        语文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学好语文不仅要取得好成绩,而且关系到自己以后的发展。只有学好语文,学生才能更好地参与交流;只有学习语文知识,才能提升自身内涵;只有学好语文,才能丰富自己的认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展语文自主合作教学?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带着兴趣去学习知识,才能够持久地对该学科保持新鲜度。高中本身是压力最大的一个学习阶段,老师应当简化课堂环节,调整学生心态,激发学生语文兴趣,凸显语文课堂的艺术化。只有如此,才可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确保学生在欢乐、轻松的氛围下完成语文学习。自主探究教学设计阶段,我一般强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自主探究,满足学生的参与欲望,全面激发学生的探究情怀。
        比如:在《长恨歌》教学阶段,我考虑到该诗歌的篇幅较长,主要讲的是唐玄宗与杨玉环的凄美爱情故事。且这个故事的发生时间距今已经1000多年,同学对这一诗歌的热情度肯定不高。我先播放电影《妖猫传》,让学生对长恨歌创作背景进行预热,接着在课堂上播放该诗的朗读、配乐,以此激发学生对这首诗歌的兴趣,促使学生深入探究其中蕴含的故事,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这首诗歌的欲望。
        二、注重语文教学整体
        就刚进入高一的新生而言,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志”十分有必要,很多伟人、诗人都拥有“大志”情怀。高中生正是喜悦与烦恼交织的年龄段,已经可以很理性追问生命的意义。因此,高一年级就设定了《沁园春长沙》,以毛泽东的青春岁月诗篇,拉开高中语文教学序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略毛泽东年轻时的雄心壮志,激发学生波澜,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相关单元的文章。这时再引导学生把目光转向语文读本,学生普遍对徐志摩、海子的诗篇较感兴趣,教师就选讲《再别康桥》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然后让学生把喜欢的其它诗篇,结合自己的想象扩写成抒情散文。对于一个单元中的十几篇文章和诗歌,按照前一篇文章来解释需要更多的时间。但按照“青春”和“立志”这条主线,学生只需两周就可以在诗的海洋中畅游。语文教师不能光是挖掘单篇文章,而应着眼于单元的整体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通过构建和谐、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保证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案的有效实施。笔者认为,良好的师生互动和情感沟通渠道的构建,可以为教师的理论教育提供便利。


学生也会自觉、勤奋地发自内心地学习知识,积极参与教学,认同教师的意见和意见,尊重和接受教师的教育模式。
        比如:《琵琶行》教学过程中,我考虑到这是一篇古文,我转变了以往逐字逐句翻译的教学方式,随机划分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进行翻译,遇到翻译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之后与我一起整理解答。如此,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姿态,我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与学生们一起探究、一起思考、一起解惑,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建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最终我发现,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够提升课堂效率,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以此保障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四、激发学生自主创新
        教师应该拥有像大海一般宽阔的心胸,能够虚心接受学生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可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记念刘和珍君》教学阶段,大部分学生会认为刘和珍学校的校长是一个坏人,主要是因为校长不允许学生去参与游行示威。但从老师的角度出发,认为这个校长十分负责,他的做法完全没错。我通过引导学生去换位思考,站在老师的角度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这一问题,学生均明白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校长的做法很合理,他是不想自己的学生做出无畏的牺牲。课后我让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与文献,看看这位校长的真实历史资料,文献资料显示,这位校长最终还是为保护学生牺牲了自己。如此,学生会明白任何事物,不可简单地只看表面,应该适当深究,追溯其根本与结果,以此做出精准的判断。
        五、培养学生思维
        要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必须科学地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探索问题。在问题设置阶段,我一般不局限于一条线,而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构建深层次的问题链,保证学生问题探究的针对性,从而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提高,使教学真正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
        比如:在《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中,我以贾府众人第一次出场为讨论点,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接着构建问题链,促使学生进行探究。我设置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探究林黛玉在贾府的生存环境,其问题主要包括:①林黛玉在拜见了贾母之后,贾母为什幺会哭?②贾母在将身边众人介绍给林黛玉时,为何会有人不愿意和黛玉讲话?③在肖像描写部分为何先描写三姐妹的肖像?④王熙凤的出场为何要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形容?⑤二舅妈与林黛玉见面后,她的反应说明了什幺?⑥贾宝玉出场后,为何要着重描写林黛玉的心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自主进行探究,在教材内容基础上,可总结贾府众生相,以此探究我提出的问题,明白贾府众人对林黛玉到来的真实看法,总结林黛玉在贾府内的生存环境。
        综上所述,无论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师都需要落实教学文本,促进学生的发展,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真正的收益。同时,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阶段需要师生共同努力,确保不同教学方案的“完美落地”,从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崔龙丽.高中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D].四川师范大学,2013.
[2]丁欣怡.高中语文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分析[J].文学教育(下),2019(09):86-87.
[3]向远平.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1):69-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