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下水文”在小学中段习作指导中的有效运用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1期   作者:王彦云
[导读] 小学中段学生作文刚刚起步,语言组织能力相对较弱,有些学生无法“吾手写吾口”。教师在充分了解“下水文”内涵、特点、教学过程及其注意事项的基础上,适时运用“下水文”进行有针对性的习作指导,对提高习作教学效率大有裨益。

王彦云   山东济南市丰齐小学  250002
【摘要】小学中段学生作文刚刚起步,语言组织能力相对较弱,有些学生无法“吾手写吾口”。教师在充分了解“下水文”内涵、特点、教学过程及其注意事项的基础上,适时运用“下水文”进行有针对性的习作指导,对提高习作教学效率大有裨益。
【关键词】“下水文”;习作指导;小学中段;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36-01

        对于小学中段学生而言,写作文一直以来都是老大难的问题。为突破习作难点,强化习作的示范作用,加强习作指导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有些老师专门亲身“下水”,为学生量身定制习作范文,试水写“下水文”以引领学生把握书写要点。那么如何运用“下水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习作指导?
        一、运用“下水文”进行习作指导教学步骤
        1.习作前——“现场”说法,打开“感官”
        习作前,针对习作要求教师对描写对象先进行详尽地了解,通过细致观察,切合儿童视角,生成习作范文。或创设“现场”,或提供支架,目的是拉近学生与描写对象的距离。
        例如,部编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是“猜猜他(她)是谁”,要求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她),文中不能出现他(她)的名字,但是要让别人读了你写的内容就能猜出你写的是谁。教学前,我选择了几位在外貌特征方面有明显特点的同学一一进行了写作举例。“下水文”如下:
        “他中等身材,不瘦不胖,长着圆圆的脑袋,就像打足了气的皮球,忍不住想让人捏一捏。四方大脸上挂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像两颗又大又黑的大宝石,闪着亮晶晶的光芒。他的皮肤不是很白,看起来十分健康。他喜欢穿黑色的T恤,有时候在大热天还外套一件黑色的外套,偶尔还戴上帽子,尤其是在上操站队的时候常常这样,还常站队时磨磨唧唧的跟搭在队伍后面,直到老师提醒后才磨磨悠悠地回到自己的位置。”这一人物外貌描写从身材、五官、衣着、行为表现等几个方面进行描写,因抓住了人物的特征,凸显出其穿着与众不同,站队磨蹭等特点,读了这段文字后,话音刚落,我班学生就异口同声说出了他的名字。“作文链接的是实际生活”、“写作文实则是一件极为有趣的事情”,如此让学生实地观察、真切地去感受,无形中就会激发起习作的兴趣。
        2.习作中——结构剖析,添枝加叶
        对小学中段学生来说,在文章结构层次的把握上较为薄弱。教学中,可借助“下水文”教给孩子如何总体把握结构,学会画简单的思维导图,理清文章结构。例如,在写《秋天的的校园》一文时,可以“下水文”为例,指导学生从观察顺序入手,组织全文。教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一画习作提纲,先用总分总的结构组织全文:总写秋天校园变化,概述其美;再按照观察顺序分列每一处景物美在何处;最后概括全文,表达热爱之情。



        有些学生的习作常出现语言干瘪,用词不妥帖,描写不具体、不生动的弊病,这也学生习作的难点所在。教师也可以“下水文”引路,教学生如何扩词成句,给句子添加枝叶。
        例如,运用《桔子》的“下水文”指导学生如何将观察所得以形象、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摆放在桌子上的是一个小小的,大约只有五六岁孩子的拳头大小的桔子。它圆圆的,全身金黄色,像一颗小太阳一样。它的全身很光滑,但在它光滑的外皮下面却有无数个”小针眼”。它的头上还有一个小小的绿色小把,就像一个大胖子带了一顶超小的小帽子。在它的反方向,有一个褐色的小圆点,用点劲还有点扎人呢,真有意思!我不禁把它拿起来,放到鼻子前使劲地闻了闻,但是很让我失望,一点味道都没有。” 在习时,首先,通过类比的方式将桔子的大小形象地展现出来,桔子小小的,有多小呢?“大约只有五六岁孩子的拳头一样大小”,用熟悉的事物进行类比,桔子的大小便一下子变得具体可感了。其次,它圆圆的,全身金黄色,看起来是什么样的?它头上的绿色小把像什么?分别用上比喻句,“像一颗小太阳一样”、“像一顶超小的小帽子”,桔子的样子就更为形象了。如此,像这样通过做类比、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方法可一一指导学生如何将干枯的语言变得丰富生动。明晰了这一写作技巧,学生再进行习作时便可拿去套用,试着给句子添枝加叶,句子便变得鲜活、更富生气了。
        3.习作后——迁移方法,修改完善
        最后,展示学生文章与“下水文”进行比较分析,迁移方法,现场投影展示,进行修改完善。例如,“他的肚子圆圆的,身体胖胖的。他是男生,头上有很黑的头发,很短,很硬。”这是一个学生的习作片段,修改时可以通过现场分析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修改。例如,他的肚子圆圆的,像什么?身体胖胖的是什么样?头发黑黑的,短短的,有多黑、多短?头发硬硬的,看起来什么样?多问几个为什么后,一一征求学生修改建议再进行逐一修改完善。如此一一修改后生成的片段如下:“他的肚子圆圆的,像一个半大的足球;身体胖胖的,摸上去肉乎乎的;他留着寸头,头发乌黑发亮,质地很硬,一根一根地挺立着,每一根都像是一个倔强的不肯向谁屈腰低头的生命。”显然,修改后的片段在语言表达上更为具体生动了。在这样步步引领的学法迁移,不断试手中,学生便自然而然地习得了作文的写法。
        结束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要想指导写好作文,离不开教师自身的亲身体验,深入了解学情,开路蹚道,感知难点,把握要点。笔下有“文”,作文之道了然于胸,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提高习作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伊娜.教师“下水文”作文指导课的思考与实践[J].广西:基础教育研究.2018(24).
[2]胡志峰.“下水”识水性——例谈借“下水文”进行作文构思指导[J].湖北:湖北教育.2013年02期.
[3]古林松.为[教师下水]叫好[J].江西:小学教学研究.1998/7.
[4]马晓琳.浅谈教师下水文的作用与时机把握[J].黑龙江:学子:理论版.2016年3期.
作者简介
王彦云(1982年3月——),女,汉族,籍贯为山东省莘县,毕业于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汉语教学与研究。现任教于济南市丰齐小学,小学二级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