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物理教学情境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1期   作者:谢乐清
[导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门对初中物理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如今的教育重点从考试分数的提高转变为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这样的转变,也是在要求教师们在课堂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创新,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正是一种新兴的课堂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本文就此展开分析,探究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具体措施。

谢乐清    四川省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  四川  内江  641208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门对初中物理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如今的教育重点从考试分数的提高转变为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这样的转变,也是在要求教师们在课堂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创新,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正是一种新兴的课堂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本文就此展开分析,探究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27-01

        引言
        传统的教学模式常见的不足就在于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且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分数的提高,由此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近年,随着教育要求的不断改进升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相应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尝试采用新兴的课堂模式,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针对性的情境教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目前初中物理课堂常见的问题
        1.教师对创设教学情境的不重视
        由于传统教育模式普遍存在忽视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现象,导致大部分教师对于提升学生课堂积极性、创设教学情境持有较普遍的不重视态度。在课堂上,教师将绝大多数甚至所有时间都花在关于知识的书面讲解和解题技巧的传授上,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如何加深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点的理解和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这样的态度也导致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产生了误解,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理解和兴趣的重要性,将学习重点放在反复地做题和僵硬的记背上。这样的情况也使得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形成足够成熟的抽象思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之后阶段的学习中,会感到吃力与不适应。
        2.教师对教学情境的运用不当
        在占比不大的物理教学情境运用中,常见的主要问题有教师创设、运用的情境与生活联系不大,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以及相关的分组教学器材不足及教学器材不精密问题。由于教师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较学生更加深刻,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角度不同,导致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和运用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的问题,设计的情境过于抽象,与生活联系不大,对于学生而言难以理解。同时,又因为相关的分组教学器材不足及教学器材不精密问题,进一步导致教学情境的实行条件不足,实践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导致课堂上对于教学情境的应用起不到应有的效果,难以提升课堂有效性。
        二、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1.普及教育情境对于物理学习的重要性
        要使得应用教育情境真正起到作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摆正教师和学生对于物理素养的态度,让师生们切实意识到运用、参与教学情境的必要性。


初中时期对于物理的学习为学生之后其他阶段的理科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学习基础,这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帮助学生在该阶段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维和物理素养,找到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容易对学生在之后阶段的学习中对更抽象的知识的灵活运用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恰当地在课堂上应用教育情境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有重要意义。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教师创设的情境,培养自己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创设更加通俗易懂的教学情境
        为了切实应用新兴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落实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首先,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物理的抽象思维,因此学生们对于物理知识的接受度还处于较低的水准,需要教师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改进对于教学情境的设计,加强情境和学生平常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例如在讲解惯性的时候,可以以平常学生课间冲跑一时间无法停下来以及在坐车时,车忽然停下来坐车的人身体忽然前倾等生活中常见的事件为例,并由此引出惯性的概念及对生活中惯性现象的解释。其次教师要明晰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主体,在课堂上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讲解滑动变阻器的应用时,可以让学生切实动手体验一下,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应用,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程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应用信息技术,通过动画等形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形式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去理解各种物理现象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切实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3.增加分组教学器材及提高器材的精密度能提高对于情境的设计运用
        分组教学器材的缺乏以及教学器材精密度不高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物理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对于教学情境的运用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为了确保教学情境的有效性,学校应该及时充实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器材的购置,例如增加对滑动变阻器,增加力学,光学,电学分组实验器材以及器材的可视性准确性。同时,这一举措也有利于帮助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情境的趣味性和灵活性,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拉近学生与抽象知识点的距离,并以此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物理的热情。除此之外,学校还应支持鼓励教师之间关于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的交流,让教师们互相分享经验以及实践应用课堂情境的效果,由此不断调整课堂内容和课堂形式,不断完善教学过程,这一举措有利于确保课堂结构的不断优化,实现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结束语: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存在着对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培养不重视的问题。但随着近年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制度和模式也在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教学重点集中在提升学生的核心学习素养和学习兴趣上。而创设教学情境经验证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目前在初中物理课堂的运用中也初有成效。本文就目前该方面仍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改良的策略进行初步简洁的分析。综合来说,想要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有效性,不断完善具体的情境内容,加强其与生活的联系正是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屠亚雷.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求知导刊,2020(38):17-18.
[2]吕秀玲.探究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7):41-42.
[3]郭树军.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考试与评价,2020(08):122.
[4]王利.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J].新课程导学,2020(18):44.
[5]黄振汉.也谈初中物理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策略[J].中学理科园地,2020,16(03):38-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