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级管理模式现状分析与反思 刘艳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1期   作者:刘艳
[导读] 班级管理水平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均处于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班级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本文着重对初中班级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思考,以期对初中教育者有所帮助。

刘艳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醒民镇中学  564621
【摘要】班级管理水平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均处于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班级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本文着重对初中班级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思考,以期对初中教育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模式;现状;反思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64-01

        引言
        初中学生刚开始对外部环境有了独立的认识,更是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人性、价值观、道德观等思想观念。为此,必须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模式,为初中生的身心发展、个性培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学习习惯创造良好的环境。实际教学中,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反思当前班级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提出切实有效的管理策略。
        1 初中班级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1.1 师生缺乏交流
        优秀的教育者能在学生中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关系。青春期的初中生是叛逆的,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同时道德行为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当开展班级教育时,许多班主任都不能耐心地关注每一个学生,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甚至有些班主任还对一些违纪学生实施体罚,这种情况很容易使师生产生对立情绪。同时,也因为大多数初中学生班主任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很难对有问题的学生做好心理辅导,更没有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导致学生出现自卑等不良心理状况。
        1.2 学生缺乏主体意识
        初中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无论从年龄还是心理成熟程度上,都要具备一定的主人翁意识、自主管理能力和集体荣誉感,这些能力和素质对初中生的未来成长和个人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当代初中生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的悉心照料,自我管理意识普遍缺乏。另外,在以往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师更多地采用整体控制来提高管理效率。这种管理方式,既不能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者状态,主体性意识得不到充分有效的调动,极大地制约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3 班级管理制度不完善
        以往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很多教师忽视了班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常常是出现一些问题,对犯错的学生随意处罚,比如加作业、和家长谈话,甚至体罚学生。然后,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个临时的规定,并且命令所有的学生都不得违犯。在这种模式下,班级总是缺乏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学生心中也难以建立统一规范的行为标准,那些一时兴起的班级管理制度,过一段时间就会被师生遗忘,使班级管理工作陷入混乱状态,难以建立有序的教学环境。



        2 初中班级管理模式反思
        2.1 强化师生交流
        在人际交往中,沟通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沟通交流可以为人们的和谐交往搭建桥梁。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理比较敏感,他们对于事物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渴望发表自己的观点,希望受到别人的肯定。因此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和帮助学生。在平时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进行交流,可以让学生每天在作业本上写下一句话,可以是那天的经历,也可以是一些困惑,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学生的一些想法和困惑,然后老师也可以在学生的作业本后面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增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理解,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的时候,也需要进行合理的沟通。
        2.2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班级集体的形象有着直接的联系。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应形成共识,共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人翁意识,并逐渐形成自我管理能力。例如选班干部,就是要敢于打破常规,根据班委会学生的情况,按班人数分配各项管理工作,然后分配相应的工作或任务给具体负责人,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承担管理班的责任。在此基础上,充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使学生既能按要求完成任务,又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使学生的管理能力和集体责任感得到有效锻炼。
        2.3 建立合理评价机制
        对初中生而言,他们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鼓励,合理的肯定与鼓励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自信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十分重要,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能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所以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只看学生的成绩,而要看其他方面的内容。比如,有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有些学生比较善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比较融洽,有些学生在艺术方面比较有天分等等,这些都是学生不同的特点。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看到一些学生在学习上付出的努力、取得的进步等,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合理的评价。所以初中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要以整体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价机制,同时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和鼓励。
        总结语
        现行的初中班级管理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认识到这一点,并对各种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积极探索改进的途径和方法。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初中班级管理模式将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从而使当代初中生在一个规范有序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刘国勇,盛春艳.初中班级管理模式现状分析与反思[J].中华少年,2017,(34):274.
[2]张楠.初中阶段民主型学生管理模式构建策略研究[D].济南大学,2017.
[3]谢海燕.初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实施策略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