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学生与文本促膝谈心的“助手”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1期   作者:莫润超
[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可见,语文教学不能为教学而教学,而应是基于学生、为了学生和发展学生。我认为,将批注式阅读引入语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的迫切需要。“批注式阅读”其实就是一种把“读、思、写”结合起来的阅读方法,是对《语文课程标准》个性化阅读这一理念的极好体现。批注式阅读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层次结构、表现手法、精彩语段等进行独

莫润超   广东省东莞市高埗镇中心小学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可见,语文教学不能为教学而教学,而应是基于学生、为了学生和发展学生。我认为,将批注式阅读引入语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的迫切需要。“批注式阅读”其实就是一种把“读、思、写”结合起来的阅读方法,是对《语文课程标准》个性化阅读这一理念的极好体现。批注式阅读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层次结构、表现手法、精彩语段等进行独立思考、感悟、想象、赏析,有利于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使学生与文本能“促膝谈心”,课堂教学更具实效。
【关键词】批注;理念;阅读;方法;评价;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57-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批注不仅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学习探究的过程,更是为学生架起了一座与文本真切对话的桥梁。所谓批注,就是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疑、所悟、所得等简明扼要地写在文本相应的空白处,或把文本用得准确精彩的字、词、句、段进行勾、画、圈、点。批注式阅读的实施,引发了我的课堂教学的真正变革,阅读教学变得生机勃勃,学生参与热情高,参与面广,激发了语文课堂的活力,真正实现了有效阅读,这样学生学好语文就水到渠成了。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批注式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批注、善于批注呢?下面我就阅读批注的思考与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一、更新理念——未成曲调先有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传统的教学往往只注重“教”,而忽略学生的“学”。一些老师总认为,备好了课,然后讲授,那么教什么,问什么,都由自己驾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再根据学生学的程度来教学,就会很难把握,甚至不知所措。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是将学生控制在自己预设的教学活动范围内,课堂固然不会冷场,但这往往只是班里优秀学生的表现,其他学生只是听众与看客罢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因此,我尝试了批注式阅读教学,发觉学生每次的表现都会让我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收获,因为他们真的很了不起,许多我需要讲的东西,他们自己已经领悟了,有些被我忽略了的知识点,却前所未有地被学生落到了实处。
        比如,我在教学《晏子使楚》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我并不急于自己分析课文,也不马上进行讨论,而是根据课文的重、难点,确定“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作为探究的话题,腾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指导学生进行批注。课堂上,没有教师先入为主的讲解与分析,有的只是全班学生潜游于文本的深处进行细琢细磨,与文本真切对话。当开展阅读教学时,我听到了学生很多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如学生在第三自然段做的旁批:“楚王真霸道,根本不用尊重人,为了侮辱晏子,竟然让晏子钻狗国,幸好晏子能以其人之身还治其人之道,使楚王不得不大开城门,让晏子进去。”又如最后一段,学生把“不得不”画上了重点符号,并写上了:“这句话是双重否定句,楚王三次侮辱晏子都失败了,他输得真惨,作为一个国王,多么没面子。” 还有很多声音:“我也批注了这里,我觉得楚王……”“从“瞅”、“冷笑”中,我能体会到……”等等,这些不都是孩子们阅读批注的结晶吗?虽然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有浅有深,但却因独特而绽放着个性的风采。
        批注式阅读,突破了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的局限,教师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精讲细讲,而是将教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既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 又注重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加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阅读教学的深入开展,优化阅读的教学过程,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二、充分阅读——根深方能叶茂
        如果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我就得说:读书破万卷,“批注”如有神。读,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手段,是理解、积累、发展语言、激发情感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对所阅读的文本有所思、所感、所疑、所想、所得,就必须让学生对文本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充分阅读文本是做好批注的前提。我们要给学生一个自主阅读的空间和足够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让学生在精读、略读、浏览中反复进行自己的阅读实践。只有读顺、读通、读懂课文,理解才够深入。在这样的一个自主阅读的平台上,学生才会真正走入文本,与文本及文本的作者进行深入对话,并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研读文本进行批注,使得他们批注的语言变得更丰富,思维变得更活跃,大大促进了学生批注水平和阅读能力的提高,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三、方法指导——为有源头活水来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他们的批注可谓精彩纷呈,但对于一些批注能力差、表达水平低的学生,他们会觉得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让他们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曾听过一位黎老师上过的课例:四年级上册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她就是将批注式阅读引入课堂教学中。黎老师一边注重示范引领,一边对学生批注要求和批注方法进行指导,对学生批注式阅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一)重视课前预习的自主批注。
        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对文本的想法、感受、疑问特别多,黎老师紧紧抓住了这一点,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请按要求在阅读课文时做好眉批、旁批和尾批。1.眉批:关于文章标题和写作背景的注释和简介;也可以说你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写在课文题目旁边)2.旁批: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请画出句子反复读几次,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台湾青年感动你的句子画“_______”;李博士感动你的句子画“     ”)3.尾批:学习课文以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或者你的收获是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写在课文最后)。这样的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对老师在课堂上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和引导学生研读文本起到了铺路石的作用。
        (二)重视课中批注方法的指导。
        黎老师不但重视学生课前进行预习批注,更注重课堂上强化学生批注的训练,教会了学生在哪里批注,如何批注。



        1.学有疑处批。
        课一开始,黎老师说到:一篇文章拿到手首先对它进行眉批,眉批是关于课题和文章背景的注释和简介,谁来先展示你的眉批?通过导入,告诉了学生什么是眉批,同时也告诉了学生在阅读时写下自己的疑惑,叫“质疑式批注”。学贵有疑,有了疑问,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及作者的心灵对话。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写下来。
        2.情到深处批。
        与文本进行对话时,往往有些语句、有些段落会触动学生的心灵,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时教者就得需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想、体会批注出来。课堂上,黎老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6自然段,用“——”画出让你深受感动的句子,画好了多读几次,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这个环节,黎老师教给了学生“感受式批注”。学生对文本的感情体验十分丰富,不同的批注,是他们个性阅读的彰显。
        3.抓关键字词批。
        课文中总有一些关键的字、词给人带来或深或浅的感悟,黎老师能引导学生寻找这些字、词作为批注的内容,如分析课文第2自然段时,抓住了“严重”、“唯有”这两个词进行品读,加重点号,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感受到:小钱的生命危在旦夕,进行骨髓移植十分重要;又如课文第5自然段中的“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两句,抓住了“沉着”、“静静地”这两个词来引导学生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为了小钱不顾自己的安危,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抓住这些关键字、词批注,往往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所抒之情、所言之意、所言之理,从而把握文本的内涵。
        4.文章尾处批。
        学生学完课文后,无论是思想、认识,还是情感方面都会有进一步的深化,而且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黎老师就是抓住了这一点,让学生充当小钱的角色,把有一天如果和台湾青年见面时,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话写在文章结尾处。学生把深深的感情融入到自己的尾批里,通过分享交流,留给学生的是心灵的碰撞与沟通,是思想的提炼与升华。
        5.评价式批注。
        黎老师还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批注,评价他人的批注,以此灌输“评价式批注”的方法。如品读3-6自然段时,黎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要求四人小组交换审阅批注,对优秀的批注请在旁边给颗星,并交流读了同学的批注,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哪个同学的批注好?通过欣赏,使学生取长补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注水平。
        批注是一种读书方法,去做并不是难事,但学会并能成为学生灵活运用的学法,并不是易事。只有教师具体地把批注的方法步骤指导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不断实践,循序渐进,方能把批注的方法转化为能力。黎老师就是为学生搭建了这样一个自读自悟的平台,使学生能结合自己自身的体验、感悟等进行大胆批注,让学生都有机会勇敢地发表自己批注式阅读的收获,帮助他们掌握了批注阅读的方法,使他们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渐渐养成了听说读写的学习习惯,真正做到了让“教”有效地服务于“学”。当然,除了黎老师教给学生上述的批注方法外,其实还有好多,如补充式批注、文本空白处批注等等。此外,我们还可以规范批注符号,规范批注语言,既使语言精准流畅,又能保持书面的整洁美观。
        四、正面评价——润物细无声
        教师要以孩子的视角看待学生的批注成果,关注的应是学生的批注过程,学生的进步,别对他们的批注太多挑刺,要让他们感觉到批注并不难,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进步。
        处于中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很爱表现,很喜欢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肯定。所以,我们在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时,要重在鼓励表扬,少批评,只要他们是用心去读的,不管写出来是否符合批注的要求,理解是否有偏差,那些都是他们思考留下的痕迹,都应尽可能地给予鼓励或友好指正,特别是一些学习能力低、表达能力差的中下生,更要善于发现他们批注阅读的闪光点。因此,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我从不吝啬对学生的赞美,在教学中时不时投以赞许的目光,并适时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如:“太棒了,你找得太准了!”“刚才大家认真读书,用心批注真让老师感动!”“你的批注写得真好,把掌声送给他。”“真棒!这就是认真思考得到的收获。”……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句话,一个词语,学生的看法都不一样,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懂得尊重学生的成果,学生关注到的,我们可以扶一把;值得商讨的,我们就放在课堂上交流讨论,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自身劳动的价值。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批注的交流平台,把学生对文本的批注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给同学们提供交流切磋的机会,引导学生产生“我也来给文章做批注”的兴趣,为学生进一步开展批注阅读培养自信心。
        五、拓展延伸——映日荷花别样红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最终学会并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并形成写批注的习惯。因此,除了在课内阅读引导学生批注,也要拓展到课外阅读进行批注,培养学生良好的批注习惯,逐步提高学生批注的能力。所以,一方面我要求学生每天早上七点半到八点钟,下午一点四十分到两点为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而且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并在文章重点处,感触最深的地方进行圈点勾画,加以咀嚼品味;另一方面,通过班级共读一本书的活动,引导学生做好学校统一印发的《读书笔记本》和自己班级制定的《每周阅读记录本》,其中包括摘录好词佳句,写出自己读后的感想,然后每周利用一节语文课开展“读书交流会”,给学生提供一个畅谈读书体会的平台,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想与收获,互相取长补短。在交流中,我分明感觉到学生很用心去读书,很用心去批注。久而久之,学生批注的水平越来越高了,语文综合素养也相应提高了。
        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把批注式阅读引入课堂教学,意味着把阅读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实现生本、生生、师生之间的真正对话。但目前来说,我认为批注式阅读教学还不是很成熟,学生的批注水平也还处于起步阶段,它是一场阅读教学的革命,在改变着学生学的方式和老师教的方式,它重在让学生能与文本进行“促膝谈心”,使学生习得阅读方法,最终实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个性化阅读。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
[2]韩中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与操作程序》.《小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48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