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探析 赵云彪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1期   作者:赵云彪
[导读] 对于学生来说,初中阶段的教育非常重要,这种重要性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关键期,能力、性格以及观念都在逐渐的形成,可塑性很强,但是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可以看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老师需要调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路,重点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浅见。

赵云彪    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宏远学校  032600
【摘要】对于学生来说,初中阶段的教育非常重要,这种重要性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关键期,能力、性格以及观念都在逐渐的形成,可塑性很强,但是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可以看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老师需要调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路,重点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学方法;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51-01

        引言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背景下出现的新名词,从本质上来看,核心素养可以看作各种能力的集合,已经成为了当前的主要教学目标,对于任何学段的学生来说,核心素养的形成都至关重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突显,为了迎合当前的主流教学理念,帮助初中学生更好的过渡,老师可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同时,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推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下文对此进行简要的阐述。
        1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科发展方向
        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适合当前主流教学理念的重要形式,在学生综合性发展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也在不断的做出调整,始终与社会的育人要求保持同步状态,现阶段,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学生的必备素养,核心素养的形成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日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成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新的发展方向。在学科发展方向确定的基础上,为了充分的发挥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作用,老师要调整教学思路围绕当前的实际教学需求和学生的现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养成高尚道德素养,促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形成各种优秀的能力,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2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
        2.1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引领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教学目标的设定尤其重要,老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对素质教育重要理念进行深入挖掘,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最终教学目标。从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将课堂的重点放在了知识的传授上,没有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对当前的各种先进教学思想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没有进行深入解读,从而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错误教学目标的带动下,许多的老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环节都以灌输式为主,对学生进行大篇幅的理论性教学,缺乏知识外延以及趣味性元素的导入,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到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而且会对核心素养的渗透产生阻碍。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老师要真正的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环节重点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各种能力,充分的发挥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作用,推动初中学生的成长。
        2.2深入教材,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
        初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使学生在未来有一个更加出色的表现,大几率成为社会需求的人才类型。在实际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深入教材,对教材进行挖掘,重视教材内容,合理的规划教学路径,在教学方案的设计环节,融入情感元素以及德育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初中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实现了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例如,在“守望精神家园”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情感层面上对老师的教学产生认同,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老师可以引入地域性元素,利用当地的地域元素,构建以传统文化为主体的课堂,以当地的传统文化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对地域性文化产生认同感,从而实现了高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构建。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教学效果,老师可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入课外资源,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避免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
        2.3利用时政内容,增强学生情感认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教学方法非常依赖,在实际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环节,老师要注重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关联性,在两者之间构建联系,利用时政内容,增强学生情感认同,增加课堂学习体验,使学生对国家大事更加关注,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以及辩证能力,而且在时政热点内容的影响下,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会显著提升,实现了趣味性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比如在学习《走进法治天地》时,教师可以最新出台的《民法典》为课堂时事热点,在讲解“生活需要法律”、“法律保障生活”时给学生讲解一些《民法典》的细则,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现实意义。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需要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老师要在教学中注重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促使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世梅.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优化课后作业设计[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02-303.
[2]黄晨.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律意识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19.
[3]陈惠如.以核心素养为视角,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74-275.
[4]汪剑锋.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探究[J].智,2019(34):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