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纠错习惯的养成策略 邵莹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1期   作者:邵莹
[导读] 一些经验学者曾经表明:学习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不断反复思考错误的缘由,并逐渐消除错误的过程。因而在学生的学习中,知识的学习、内化与错误的出现是动态平衡的趋势,正因为不能避免错误的产生,学生唯有增强纠错意识,找出纠错源头并尽力弥补,才能减少错误的重复或大量发生。这一观念对于处于基础建设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小学教师应开拓思想,从小培养学生的纠错意识与习惯,使之能正确面对错误并进行

邵莹   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310018
【摘要】一些经验学者曾经表明:学习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不断反复思考错误的缘由,并逐渐消除错误的过程。因而在学生的学习中,知识的学习、内化与错误的出现是动态平衡的趋势,正因为不能避免错误的产生,学生唯有增强纠错意识,找出纠错源头并尽力弥补,才能减少错误的重复或大量发生。这一观念对于处于基础建设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小学教师应开拓思想,从小培养学生的纠错意识与习惯,使之能正确面对错误并进行积极的改正,还可从中吸取教训,提升学习收获。对此,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角度出发,探讨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纠错习惯的养成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纠错习惯;错题应用;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44-02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容易出现多种错误,比如计算失误、书写失误、因素遗漏、概念混淆以及思路偏差等,这些失误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和解题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宏观展望这些不同的错误来源,教师应以循序渐进的教学引导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纠错习惯。而对于教师自身来说,需明确纠错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以及现行教学保有的纠错习惯现状,以此从更针对方向去设计纠错习惯的培养策略。此外,在具体环节中,也可穿插应用信息媒介技术提升学生的纠错效率,还可以“家校联合”方式全方位培养学生纠错习惯,确保学生通过不断的反思与纠错,以加深知识理解,并满足能力发展需要。
        一、纠错习惯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与意义
        研究纠错习惯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与意义,能使教师深度掌控纠错能力培养的优势与价值,有利于教师在后续纠错养成策略中凸显优势,明确教学引导侧重点,全面强化学生的纠错效率。
        1.有利于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培养小学生的纠错能力有利于提高其数学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便是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习惯的养成对于一门学科而言尤为重要,于数学教学而言,只有深化学生的纠错意识,学生才能在解题过程中正确地掌握好题目所给出的关键词,努力做到不遗漏、不混淆;同时畅通自身的逻辑思路,正确构思解题方案,同样做到不遗漏关键因素,合理解出正确答案。这种方式能有效避免错误的产生,这也是纠错意识培养塑造的一种良好习惯。此外,在学生解题完成后,为避免错误产生还会主动去检阅推理计算的结果,包括一些运算步骤及运算规则不合理的现象,能做到及时更改。这种优良习惯的养成还有多种多样,都是学生经由潜意识的纠错习惯影响下,激发能动性去兼顾好各项解题环节,比如读题审题、解题构思与步骤安排,再到最后的检查,这些习惯都有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良好发展。
        2.有利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养成纠错习惯需要一定的形式,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错题本的整理,将自己在以往学习或者解题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错题、高频率错题和经典错题进行有效的分类整理。这样在下次进行复习巩固和错题探究时,学生便能专注对这类错题进行深度解析,在此过程中,学生可探知解析这些错题失误根源能帮助自身梳理思路,以便在后续解题中减少失误提升解题效率。因而,学生能深刻认知到整理错题或积极纠错探索的好处,有利于其学习主动性与兴趣性的激发。除此之外,在学生的纠错习惯培养中,教师还需加强教育引导手段,更改课堂模式,让学生以依靠信息技术或小组合力等方式高效解决自己在解题中出现的失误,并互相探讨解决方案,针对失误之处做出调整。这样的互动及优化形式也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可大大提升其主观能动性,在彼此激励更有助于其纠错习惯的深入锻造。
        3.有利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其在数学学习中的专注度、自信心、态度成就感、思维灵敏度、独立性与反思能力等等。这些较为综合的能力因素,都彰显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技巧与方法,因而培养学生的纠错习惯对小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提升都有所助益。首先,大力培养学生的纠错习惯,教师可在循序渐进的指导中积极引领学生直面错误,认识错误是不可避免但却能大程度根治的,以此树立学生良好的学习自信心,让其在逐步的纠错和错题解析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态度与成就感。其次,学生通过纠错习惯的养成,能在解析每道失误习题时积极活跃思维,考量解题步骤和推理技巧,这对其学习能力中的思维灵敏度、独立性及反思能力都有所增益。纵观这这一系列的纠错过程,都考验到了学生的专注度,使之专注于查找错误原因、专注于解析错误原因并专注于改正错误原因,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二、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纠错习惯养成现状
        虽然纠错是一直伴随着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的,但在以往传统教学中不免存在着过大的局限性,制约着学生的纠错效率。因而分析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纠错习惯养成现状,能助力教师及时发现制约问题,并做出问题的分析与调整策略,致力于高效培养学生的纠错习惯。



        1.缺乏纠错意识培养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纠错习惯养成中受多种制约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纠错效率不高。首先是自身主观问题,在实际纠错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会认为对错题的剖析和整理只是完成学习任务,因而会硬化地接收教师对错题的讲解,但从实际层面来讲,并不是将之真正的内化,从而影响纠错价值的发挥,造成效果不佳。其次,从客观层面来讲,由于教师自身观念与思想的落后,致使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的安排不够合理,大量的课程时间都用来让学生进行习题练习和检测,给学生造成了过分的学习压力。因而这会使学生在对错误的解析中产生烦躁心理,表现与态度不够端正,造成纠错意识的缺乏与畸形养成,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能力发展。
        2.缺乏纠错方式指导
        缺乏纠错方式的指导也是影响小学生纠错习惯养成的制约因素之一,可以说这是一种较为客观的因素,从很大程度影响了学生的纠错意识生成与习惯的良好锻造。在以往课程教学中,教师易受应试化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大多采用题海战术来让学生加强知识的掌握。虽然在习题解答完成后也会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查漏补缺,但却大多沿用大锅煮方式,忽略个别学生的个别错误原因,致使部分学生的纠错方式缺乏针对化引导。其次,由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能力的欠缺,在引导学生针对错题进行解析或纠正时无法拓宽思路,不能优化学生的纠错方式,致使学生的纠错效率不高,思维不够开阔,因而导致其错误反思与知识巩固效果不佳。
        3.缺乏纠错习惯养成
        虽然纠错一直伴随着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但从实际层面来讲,由于教师理念和方法的多重疏漏,致使学生在长期学习,或解题过程中一直缺乏专业纠错态度与习惯技能,从而影响其纠错的效率与最终的知识巩固效果。比如,学生的纠错缺乏一定的仪式感。在以往学习中,经由习题检测后,教师通常会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主解析错误,但这种方式过于形式化,加之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造成一部分学生思维还未踏入纠错环节,便已经得到了教师的专业化引导,致使学生自身的反思力度不够,不利于纠错习惯的养成。其次,学生在纠错中的错误解析,以及错误经验的累积缺乏一定的依存形式,比如错题本的积累和整理。这样会导致学生在纠错之后,记忆可能只持续一段时间,造成学生在后续复习中无法有效回顾,无法汲取前期错误经验,从而不利于纠错习惯的养成。
        三、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纠错习惯养成策略
        教师在前期经由优势的汲取与分析,明确了纠错习惯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与意义,此外还对现有纠错习惯养成现状进行了剖析,以此获知了制约学生纠错效率与习惯养成的因素。由此,教师便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全力突出效用以弥补过失,设定更优化的纠错习惯养成方案与策略。而从宏观角度来讲,对于学生纠错习惯的培养,应当从其纠错意识的深化、纠错方式的拓展与纠错习惯的多元强化等方面做出策略安排。
        1.依靠多媒体培养纠错意识
        对小学生进行纠错习惯的培养,教师首先要让其重视纠错与对习题的深度解析,并明确纠错与习题解析带来的好处,以及对自身学习能力的助益作用,以此高效培养学生的纠错意识,提升其对错误习题的关注度,与对失误之处的弥补力度,从而逐渐增进其数学能力,提升其数学课程收获。基于此,教师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下的多媒体设备展开教学探究,充分汲取多媒体具有的多种优势与特点,积极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的纠错意识培养营造良好情境。多媒体教学改变了学生被动化接收知识;被动化接收教师纠错指令;以及被动化接收教师错误讲解的形态,更有利于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深化,从而更能激发其兴趣与能动性,并使之在教师后续的纠错思维引导中养成纠错意识。
        2.借助信息技术拓展纠错方式
        在学生数学纠错习惯的养成中,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的效用与价值,能帮助学生拓展纠错方式,使之通过不同形式的纠错体验获取一定的认知与理解。实操过程中,教师要在前期汲取信息手段优势,对多元习题检测中的错误信息进行全力整合。
        3.通过家校合作强化纠错习惯
        在小学生纠错习惯的培养中,教师要明确数学课堂并不是其学习的唯一阵地,对于一节完整的课程来说,除课堂教学讲解外,课后的知识巩固也相当重要。因此,教师需关注学生在后期对知识的巩固,具体可通过作业的布置检测其课堂学习效果。但在此过程中,教师并不能做到像课堂讲解一样的亲身巡视,因此必须重视家校合作,通过学校与家庭的联合来强化学生纠错习惯的养成。
        四、结语
        总之,若想高效养成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纠错习惯,教师需深度反思了解纠错习惯的养成现状,探知其中制约因素来针对性设定教法方式,致力于在后续的策略安排中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高效助力学生习惯养成,不断深化其纠错意识并拓展纠错方式。此外,还可通过家校合作加强对学生后续知识巩固过程的监督,经由家长检阅学生学习成果,积极指导其认真纠错与不断探索,深切满足学生能力发展需要,全力塑造其良好的纠错意识与品质。
参考文献:
[1]曹金兰.小学生数学纠错习惯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9.
[2]孙晓蕾.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纠错艺术[J].中国农村教育2019.
[3]吴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
[4]郑淑敏.小学数学纠错教学策略的思考与实践[J].亚太教育,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