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1期   作者:沈小敏
[导读] 小学数学教育是数学教育的起点,而传统教育一味的讲求知识积累,教师负责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小学生思维不成熟,处于形成阶段,传统的教育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对教育和学生长期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结合课堂方式与学生思维习惯,引导他们成为教学的主体,培养他们独立思维和创新的能力,加强他们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人才的目标。

沈小敏   新沂市双塘镇中心小学  221400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是数学教育的起点,而传统教育一味的讲求知识积累,教师负责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小学生思维不成熟,处于形成阶段,传统的教育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对教育和学生长期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结合课堂方式与学生思维习惯,引导他们成为教学的主体,培养他们独立思维和创新的能力,加强他们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84-01

        引言
        数学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需要对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能发挥引领作用,需要学生作为主体主动融入学习中,不断加深对数学的学习和理解,这就需要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对比传统教育,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方面应该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给与学生方向性的引导,并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现结合教学实践提供如下几种方案。
        一、引导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中,缺乏主动意识和学习热情,长期以往不利于学生个人和教育的发展。需教师改变教学思维,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去主动思考问题,发散思维。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
        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寻找学生的兴趣,让兴趣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引起学生对数学教学的注意和兴趣;然后,适时提出与教学相关的趣味问题让学生解答,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主体意识。如:在认识钟表的课程中,让学生观察钟表,老师负责初步的讲解。之后将学生分为时针队和分针队进行竞技问答,回答的问题都是刚刚观察和老师初步讲解的类容。也可引入一些与教学相关的故事,如:时针与分针的对话。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相关知识,灵活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成为教学的主体。
        二、创新教学方式
        创新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保证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在小学数学中有许多概念性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相对于小学生来说相对抽象、难以理解。


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兴趣,教师应引入多媒体在内的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培养学习兴趣。教学与生活向结合,学习新知识时可以与生活实际向结合,引入生活案例,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探索意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积极探究处理问题的方法,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培养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知识进行具体了解,更好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引导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向、方法
        教育的本质是提升学生的自我感知、自我能力,是自我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小学生在学习的开始大多缺乏规划,没有合适的学习计划,学习效果差导致积极性下降。这时,教师应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规划学习计划,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生遇到的各种繁琐的问题中找到主线,找到问题的主要矛盾,帮助学生梳理脉络,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后在遇到其他问题也能迎刃而解。除此以外,老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多角度思考问题、发散思维,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到达培养人才的教学目的。
        四、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情况等因素进行科学分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相互分享。遇到不懂的问题先独立思考,最后才相互讨论、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探讨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给小组具有一定难度的趣味性问题,让小组负责课上解答或者在课后去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在这种小组讨论模式中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发散和拓展思维。
        例如,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的时候,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公式的列法和计算方法,再小组成员间进行讨论,以便发现存在的问题方便寻找解决方案。这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加上老师的引导,会触发成员的思维向深处拓展,并在同学间相互影响下不断提升进行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提高成员的数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结语
        小学数学教育不仅仅为了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还需要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需要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达到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目的。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长期坚持,在日常教育中留意学生是否缺乏独立思考能力。需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之一,需要运用多种教育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生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强化。通过这些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唐娟.建构理论下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J].才智,2017,(27).
[2]潘熙彪.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对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