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 廖帮群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1期   作者:廖帮群
[导读]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有了广泛的提升,知识就是力量观念也逐渐占据在人民的思想之中,这样的情况,就直接推进了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教育部门就当前的时代发展形式,推出了素质教育,其根本的教育理念就是为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着重培养学生们的能力,传统的教育最重视的就是知识的学习,而了培养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数学科目之中,培养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廖帮群   乐山市金口河区永和镇第二小学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有了广泛的提升,知识就是力量观念也逐渐占据在人民的思想之中,这样的情况,就直接推进了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教育部门就当前的时代发展形式,推出了素质教育,其根本的教育理念就是为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着重培养学生们的能力,传统的教育最重视的就是知识的学习,而了培养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数学科目之中,培养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篇文章就是根据在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分析,并且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71-01

        引言
        数学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其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之中,只是一味的传授教学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能力的培养涵盖很多种,比如说数学素养,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等等,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其不仅仅影响着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1.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的现状以及原因
        1.1小学生该项能力的培养现状
        经过最近几年以来的的调查研究分析,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学校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都要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之中,注重使用解题的技巧,对于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多教师甚至运用套公式的方式,让小学生去解决问题,这样就直接影响着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很多教师都认为学生最主要的就是去学习,因此,对于能力的培养给予的关注度非常少。除此以外,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有足够强大的做题能力,比较重视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分析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高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就直接导致小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之中,分析题型等的能力比较强,而对于解决问题的思路却非常少,这样的状况,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1.2产生问题的原因
        学生缺少解决问题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多数学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之中,对于设置问题方面比较薄弱。其情境也不够合理,或者在设计的时候其问题的内容比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以及生动性。除此以外,导致这样的原因还有,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在学习上没有进行适当的引导,没有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在课堂氛围比较枯燥。这样学生的参与度就会比较低。还有一部分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以字迹的讲述为重心,没有突出学生是课堂主体地位,在讲课的过程之中,不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2.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素
        2.1提出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习惯运用观察法解决问题,并结合多方面条件和资源,通过想象和思考解决问题,习惯于自己尝试性的回答问题。


但是要想实现这一过程,学生首先要想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求学生先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有所感悟,了解知识的客观规律,这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
        2.2把解决问题实际问题的能力转化为数学能力
        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转化为学生的数学能力可以细分为两个方面,首先,学生要先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其次,要求学生具有数学抽象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这种抽象思维在多次训练中才能够实现。
        2.3对结果评估判断的数学能力
        问题答案是否正确,所运用的定理和推论是否合适,思维方式是否合理,结果是否科学,这是开展评估的几个重要因素。问题评估是反思的重要过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评估能力得到提高,这也是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小学数学学生解决数学能力的培养措施
        3.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简化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过程中会涉及一定的数量关系,当学生遇到一些晦涩难懂的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这样可以转变自己的解题思路,把难点分成一个个小点逐一解决,让原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办法得到提升。例如,小明同学看一本故事书,一段时间阅读以后看过的和没有看过的书的页数比是 1:4,之后又看了 25 页以后,这时看过的和没看过的页数比是 3:7,要求算出这本书一共多少页?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问题有很多要解决的环节,学生刚看到这个问题会感觉很难,如果把题设条件变为分数,就会获得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3.2培养学生归纳理解数学问题的能力
        有时候数学问题中题设条件和求解条件之间的关系会很复杂,常规方式很难解决。分类归纳的思想就要得以运用,根据题设的情况,对每一个类别具体分析和求解,最终解决问题。所以要根据问题本质特征合理分类,避免重复和遗漏现象发生例如,从自然数 1~20 中任意选取两个不同的自然数列加法算式,算式结果会以奇数或者偶数的形式存在。提出问题:在整个算式之中,偶数和奇数分别有几个,假如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使用原来的挑选的方式来做题,其本身就比较复杂,从很大程度行业不符合教学的基本思路。使用分类的方法很合适,在自然数是1的计算之中,把1当做开头的有。一加一等于二,那么,在其中就有十九个这样的式子,那么,我们知道奇数的算是比偶数的算式多一个。而同样的是,在,3,4,5到20的式子之中,就可以依次的少二加二等于四,以此类推。这样的算算式的结果全部都是偶数,其一共是二十个。因此,我们最后得出结论,偶数的算式比奇数的算式多二十个。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之中,是最重要目标之一。
        4.结束语
        根据上面论述总的来说,小学生学习数学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培养其该项能力是在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开展小学生数学教学活动之中,数学教师就要将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观念放在教学任务之中,在实际的教学之中,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不断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不断的扩展思路,让学生们在思考中去锻炼自己探索能力,教师要注意给予小学生鼓励和引导。进而推进其能力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黄艺芳.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14):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