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1期   作者:金定甲
[导读]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写作能力也是小学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语文技能,这是进行更高学段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对习作教学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加重视培养和提升小学生习作能力,尽可能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生动的习作情境,逐渐降低学生对作文的陌生感和畏惧感,使学生能真实的书写自己的所思所想,不断提升其

金定甲    乐清市知临寄宿学校  325600
【摘要】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写作能力也是小学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语文技能,这是进行更高学段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对习作教学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加重视培养和提升小学生习作能力,尽可能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生动的习作情境,逐渐降低学生对作文的陌生感和畏惧感,使学生能真实的书写自己的所思所想,不断提升其作文水平。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对语文写作兴趣的提升,养成自身写作的良好习惯。本文思考小学语文习作指导教学策略,希望可以提出有效见解。
【关键词】点评;修改;积累;词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69-02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段话阐述了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性质与地位。习作指导有两种,一种是作文前的指导,另一种是作文后的指导。后者本身就是一种点评,是寓指导于点评之中,融指导与点评为一体。
        一、当堂点评
        习作要坚持当堂点评,因为它是在课内进行的作文,大家写的是同一篇习作,谁写得好,谁写得不好,哪里不符合事实,哪里用词不当,同学们都看得清楚,评得出,听的人也会心服口服。同时,当堂点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对成绩好的学生来说,当堂朗读自己的习作和评论别人的文章,可以表现自己的写作才能,体现“英雄有用武之地”;对成绩后进的学生来说,当堂评可以使他们得到及时和具体的帮助,从而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增强信心,后来居上。可以说,当堂点评是缩短学生学习差距,争取作文成绩大面积提高的好方法。
        三年级的习作重在指导片断描写,通常可以安排一节至一节半课,课上利用15分钟指导,让学生习作15分钟,余下的时间开展交流、点评。四年级习作通常要排两节课,第一节指导和学生习作,第二节开展交流、点评,并让学生修改、誊清。
        二、环绕中心点评
        点评不能面面俱倒,要紧扣各次训练的中心要求。这个中心,既是习作前指导的依据,也是习作后点评的依据。所以,点评和指导应该前后联系,彼此呼应。通常在学生习作的时候,老师进行课堂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与问题,然后选读三五篇比较典型的作文,组织集体点评。
        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引起的。在集体点评应鼓励学生发扬质疑精神。点评得成功不成功,关键就在于老师能否抓住要害问题,鼓励学生争论个水落石出。比如有一次是进行动作演示,让学生进行片断描写,我让作文基础较差的陈俊余读了自己的习作:
        一天上课时,我很难受,趴在桌子上。金老师飞快地箭一样地跑过来,说:“你怎么了?”她按了按我的头,又把自己头碰了一下我的头,说:“你发烧了,快去医务室。”老师又陪我到了医务室 ……
        同学们都为俊余的进步而高兴,纷纷指出习作的优点。同时,也在用词造句方面提出各种不同的意见。这时,该让学生集中讨论什么问题呢?经过协商,学生决定讨论老师的一系列动作用词。因为这次是人物的动作描写,重点是培养观察的精确性和学会用词的准确性。学生们兴味盎然,提出老师的第一个动作是“走”,大家认为“飞快地箭一样地跑过来”用在教室里不大恰当,应该改成“三步并作两步地走过来。”或“一个箭步地过来了”,因为俊余的座位在第三排,那么的近的距离,根据无需“跑”,更不用说“飞快地”、“箭一样地跑”。第二个动作是“摸”,而不是“按了按我的额头”,“按”是手放在额头,还显示有力气地按,而“摸”则是轻轻地,体现出爱意的“摸”。第三个动作应该是“贴”而不是“碰”。学生认为“碰”的动作比较有力,应该改为“贴”,大家观察到的是老师将自己的头轻轻地“贴”在俊余的额头,是感觉体温的,用“碰”显得很粗鲁。这次点评虽然只讨论了三个动词,却使学生悟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描写人物动作一要仔细观察,二要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为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服务。



        对点评中学生提出的各种看法,有些引导他们通过统一认识,有些则不能强求一律。要允许他们各抒己见,进行独创。
        三、及时积累词句
        如果把文章比成一座楼房,那么词句就是砖瓦。只有碎砖碎瓦,不论蓝图设计得多好,房子也难以建成;词句粗劣,不论中心多么明确,材料多少丰富,文章也不能打动人。
        习作训练是分类进行的,这就是学生提供了按类别集中识词的好机会。对同一现象或同一人物的神态,全班学生往往出现几种乃至十几种不同的写法,这就为学辨词辨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要引导学生利用点评的机会搜集好词好句,争取“颗粒归仓”。例如:描写人物动作,可以积累和辨析近义动词;描写人物对话,可以归纳表示神态的各种词语;描写静物和小动物,可以搜集运用精当的比喻句;描写人物外貌,可以把描述五官、头发、眼神、笑容、姿势等好词好句搜集起来,汇编成册。一次描写雁荡的山水,我让学生把自己写的好词好句积累起来。
        1、雁荡的水很绿,翠绿的像一块无瑕的翡翠,让你一见就喜欢上它。水里游动着一条鱼儿,它们尽情嬉戏,无忧无虑。(岸子)
        2、雁荡的山怪石嶙峋,形态万千,像是神仙的鬼斧神功造就的。(金磊)
        雁荡的山真奇啊,站在北斗洞前,眺望着远方,一只大公鸡映入眼前,它伸着脖子,张着嘴,似乎在打鸣,告诉人们要起床了。哈哈,一猜就准,这就是“金鸡打鸣”啦!(笑天)
        这样的水围绕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倒映着这样的水。好似一幅美丽的画卷,真是“清水山间绕,白云山头飘,人在画中游啊!”(曼克)
        四、自己修改习作
        点评是手段,不是目的。点评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把自己的文章修改完善。习作训练是学习的过程,学生不仅要从指导习作和点评中学习,也要从修改中学习,只有学会自己修改文章,他们才能形成比较完备的独立写作能力。但是传统的作文教学忽视了这一点,它把修改文章的任务全部推给老师。结果老师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却得益甚微,甚至滋长出一种依赖思想。
        为教会学生修改文章,应该做好三件事:
        (一)明确修改文章的重要性
        一般在进行几次习作训练之后,就可以上一堂“认真修改文章”的专题课。课上,可以列举著名作家的创作活动,说明“好句时时改”的道理。大作家果戈里写过一个脍炙人口的剧本,叫《钦差大臣》,篇幅不算长,可是修改了整整7长年。古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诗人不知推敲了多少次,开始“吹”,后来又用“吹绿”,最后一个“绿”恰到好处。鲁迅的小说《肥皂》仅7000多字,却修改了150多处。
        (二)教会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
        鲁迅先生说过:“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这虽是对作者提出的要求,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要求应该更高些。例如规定学生写完文章,至少修改三遍,第一遍默读,修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第二遍轻声读,斟酌用词造句是否确切;第三遍朗读,从内容到语言作全面检查。
        (三)鼓励学生修改文章的信心
        有些学生习作基础较差,刚开始习作只能写廖廖数语,但只要他们认真修改,其中还有一点可取之处,就要加以表扬。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学生愿意学习而不会学习,就应当帮助他,哪怕他前进很少的一步,而为一步将会成为他的思维的情绪刺激的源泉。”有些习作难度较大,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例如:中低年级习作训练,不少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我就从班的习作修改稿中挑选出最精彩的段落巧妙地凑成一篇文章,拿到班上朗读,结果大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写作信心。
参考文献:
[1]单芳.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
[2]冯春辉.浅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
[3]梁志依.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实施建议[J].文学教育(上),2019(10):100-101.
[4]吕丽红.新课程理念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46+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