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中专妇产科护理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1期   作者:田玉琴
[导读] 在当前中专护理院校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存在诸多的弊端,缺乏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结合,导致学生在实习期很难快速适应岗位工作。因此,在各科教学中,开展一体化教学,实现理论教学和职业能力、临床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护理中专生的综合水平尤为重要。本文对中专护理专业中妇产科护理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探讨,并分析了实施妇产科护理一体化教学的策略。

田玉琴    台州护士学校  浙江  台州  318000
【摘要】在当前中专护理院校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存在诸多的弊端,缺乏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结合,导致学生在实习期很难快速适应岗位工作。因此,在各科教学中,开展一体化教学,实现理论教学和职业能力、临床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护理中专生的综合水平尤为重要。本文对中专护理专业中妇产科护理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探讨,并分析了实施妇产科护理一体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妇产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68-02

        中专护理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对中专生能力的培养,不能只从理论知识入手,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当前中专护理教学中缺乏这方面的教学。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很难理解和临床实践结合的知识,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难以得到培养。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培养中专生整体职业能力而开展的教学,因此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使学生的理论、实践、职业能力等全面得到提升。因此,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实施一体化教学,通过妇产科护理来提升中专护理学生的综合素质显得十分重要。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
        所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实现“学”“教”“做”的一体融合,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职业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主要有三个阶段:引领实践、探究自悟、互测自结。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具备实践和职业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大纲。并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一体化教学
        不仅是对学生全面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更是帮助学生具备终身职业发展能力的教学模式。
        二、中专护理院校妇产科护理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前一体化教学模式已经逐渐在护理院校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中专护理院校的定位是技术和职业培训,但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时,实习的科室重点放在内科、外科两大科,因此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自然而然的认为,妇产科护理只是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就可以,不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学习。也正因为如此,妇产科护理在护理专业学生中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实际上,学生在医院会安排到妇产科实习时,常常会不知所措,很难快速适应。实施一体化教学,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中专护理课程安排中,妇产科护理课的排课并不少。但因为学生对妇产科护理的学习存在误解,因此在课堂上不能好好学习。久而久之,导致教师也不再精心准备课程。最终,妇产科护理课变成了在教师和学生心中走走形式的一堂课。若不对妇产科护理教学进行改革,必然会影响到护生其它的学科。而对本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应该基于中专护理院校自身的特性,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培养护生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而这正是一体化教学的中心。因此,中专护理教学,应该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灵活多变的课堂氛围。基于新形势下社会对中专护理院校人才能力水平的需求,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展开教学,也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展开中专妇产科护理教学的策略
        1、鼓励学生走进临床,身临其境观摩临床操作,学习临床知识。
        护理专业学生由学校进入临床见习是护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转化过程。


全新的护理模式以病人为中心,需要课堂改进护理教学方法,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合格的护理人才,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2、通过语言训练,培养中职生的护理实力
        建立师生平等的教学关系。平等的教学关系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不再独占讲台,而是以引导者、导演者、启发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学习。教师为学生制定教学目标,引导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己动手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如在学习《分娩护理》这一章节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在临床观摩的基础上阅读该知识点的文字,尝试通过自己的方式,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整理。之后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对探究成果进行讨论和学习,如决定分娩的因素,分娩时胎头如何通过产道等。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自己是不是顺产,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妈妈又经历了哪些痛苦的过程?通过引导,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教师的邀请下,主动上台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感受。在平等的教学关系中,教师不应该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必须以某个要求为准则进行学习,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发地参与。也许最开始有些学生不愿意参与,或难以交出令人满意的学习成果,但随着课堂氛围的逐渐开放,教师引导得更加到位,学生获得体验更加丰富,将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念头。这正是平等教学关系创建的主要目的之一,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一体化教学的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3、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致。
        (1)开始新课前,邀请学生扮演已经临产的产妇,由家属陪伴急匆匆来院的情境。该产妇因宫缩加强而大呼小叫,不配合医务人员检查由此导入本次新课,引起护理学生的兴趣并顺势提出:“分娩时,产妇不配合。作为医护人员的我们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
        (2)教学示教
        课程教学中,使用的是演示法,直观、形象地展示整个操作阶段,突出教学关键点,解决教学难点。使护理学生对每个步骤有了相对更为清晰的了解以及认识。此外,还可以拓展一些新的理念将它们融入到教学中去。比如妇产科护理理念的巨大变化,无保护会阴接生,婴儿娩出后延迟断脐,自由体位生产等等。
        (3)分组练习
        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指导老师可以将随堂反馈课安排在模拟产房内,护理学生采取生产运行机制,来分批次深入开展实际操作以及观察分娩模型机器人,基于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来促进学员们反复练习。指导老师深入开展现场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操作手法。同时,利用PPT白板等创新教学模式,来进一步可视化教学,由此也有助于学生的对比分析以及反复培训练习。
        (4)护理学生回示
        分组讨论回示完毕以后,给学生以下问题分组讨论:①外阴消毒、铺巾的顺序,②保护会阴的时机及方法,③决定分娩的因素及难产的处理。学生讨论完毕后,深入开展归纳总结得出答案。回顾关键点再次强调本节课主要内容,提示关键点知识,使学生加深印象,条理清楚。
        四、小结
        中专妇产科护理作为中专院校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应该基于中专院校自身的特殊性,那就是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职业能力。而且妇产科护理学习对中专生学习其他科目有重要的帮助,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展开教学,同样有利于学生具备学习其他学科的能力。本文在阐述中专妇产科护理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如何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展开中专妇产科护理教学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中专院校妇产科护理当前教学现状的改善,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淑爱.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护理专业实训室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卫生职业教育2017(7)
[2]谢丽燕,李艳玲.情境教学法在基础护理技术实训课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