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对幼儿社会性品质培养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1期   作者:四郎措姆
[导读] 研究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对幼儿社会性品质培养的目的在于寻找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育成效的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学前教育教学对幼儿社会性品质培养的常见问题阐释了学前教育教学培养幼儿社会性品质的本质,并就学前教育教学培养幼儿社会性品质的途径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四郎措姆   西藏昌都市八宿县第二双语幼儿园  西藏  八宿  854600
【摘要】研究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对幼儿社会性品质培养的目的在于寻找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育成效的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学前教育教学对幼儿社会性品质培养的常见问题阐释了学前教育教学培养幼儿社会性品质的本质,并就学前教育教学培养幼儿社会性品质的途径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教学活动;幼儿教育;社会性品质;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205-01

        引言
        现代社会中,人类接受启蒙教育除了家庭外,最重要的场所外就是学前教育。家庭的血缘属性决定了这种小范围内的教育更加倾向于满足幼儿外在性方面的需求,而在增加人类社会属性方面存在较大欠缺。而学前教育的群体生活则恰恰填补了这样的空缺,使幼儿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与教师有意识的引导间不断形成更加饱满的社会性人格,并为未来进入更大范围的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一、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对幼儿社会性品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让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的加快,应试教学理念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在当今生活节奏的时代背景下,很多的家庭都会加大对自身孩子教学的重视程度,坚决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观念直接影响到了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常规的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其家长们的对于孩子发展的需求。在实际的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其各类知识项目的种类开始极具增多,其项目的教学内容也开始变得愈加的冗杂起来,其知识内容的比值数值直线上升,严重的还有一些学前教育为了更好的迎合家长,满足家长们的需求,为了增加自身学前教育的生源,选用一些小学的教学内容开展各类教学活动,让幼儿们学习各类方面的知识,时常开展表演等活动,在这种教学氛围下,幼儿们在很小的年纪下就会产生不良的极端心理状态,其自身的功利意识极强。幼儿们在校园中会做一个乖孩子,但是其回到家中后,便会成为家长们溺爱的对象,完全挣脱了表现的环境需求,将幼儿自身个性缺陷全部暴露出来。
        二、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社会性品质的特征
        幼儿就如同一张白纸,老师以及家长们怎样会绘画,就会使得孩子们日后成为怎样的人。学前教育在开展学校教育活动中,其会更多的注重幼儿的社会属性,这种社会性品质的培养过程比较长远,并不能一味的依靠智力水平,其更像是一系列的生命教育,幼儿们需要经历的成长层次比较复杂,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帮助幼儿们形成一个较为稳定且健康的人格特质。



        三、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社会性品质的措施
        一个良好的社会性品质会给幼儿们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等层面带来极大的帮助,其应当对其理念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将其社会性的教学活动和其观念完整的融合在一起,大力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品质。
        1、生存时期的基础性教学
        在该时期所开展的幼儿教学活动所确立的目标主要是提升幼儿们对情感的认知以及表达等的社会性品质。强调应用礼貌用语的目的在于使幼儿从小形成向外界表达正向和善意的情感,一旦礼貌用语养成习惯,成为一种条件反射甚至本能,则幼儿在未来人生成长阶段中就能形成与环境保持友好心态的潜意识。同时,主动表达善意能够促使幼儿在社会性交互行为中展示自身积极的一面,这不仅对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培养及其未来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在人生各阶段最大限度地实现与外界环境的和谐与融洽。
        2、“生活”阶段的发展性教学
        属于这一层次的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主动适应环境的社会品质、与环境交互的能力及正确面对压力与挫折等。具体而言,有教育幼儿学习遵守秩序,学会分享与宽容,以及面对失败勇于尝试和坚持等。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引导幼儿的天性、本能向更加符合社会性人格要求的方向发展。或者说相对抑制本能的动物性如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以暴制暴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成分,而更加褒扬、突出人类社会性品质的成分如合作、奉献、自制、锲而不舍等。
        3、“生命”阶段的最终教学
        属于这一层次的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目标主要是培养幼儿爱与同情等社会性品质。这一层次可谓生命教育中最高级别的社会性人格培养过程,也是相对困难的部分。尤其是在大量独子女存在的当下,培养这一层社会性品质需要学前教育和家庭付出更多的努力。培养爱与同情等社会性品质一个比较好的教学切入点是对其他生命的养育与呵护。这将对幼儿未来的社会性品质中形成更加高尚的人格特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四、结语
        社会性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幼儿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但是这样的过程中少不了家庭、家长的支持与延续。应当说,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其实和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双方必须互相扶助才能有所成效。在教育幼儿的同时,加强对家长的指导,是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教学唱响“幼儿发展”旋律之四大转变[J].郭慧玉.中国校外教育.2012(22).
[2]沙画让幼儿回归本真的艺术[J].翟海燕.教育教学论坛.2012(40).
[3]减少幼儿消极等待有效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J].张伟丽.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