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班级管理如何运用中华十德之“孝”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1期   作者:宋建廷
[导读] 班级是学生能够开展学习活动以及其他集体活动的最基本组织形式,学生能够在班级当中进行共同的学习和生活。班主任是负责学生自身思想与心理健康等各方面最为重要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这也就说明班主任自身的管理工作对于班级集体能否有所提升有起到了主要的作用,需要班主任能够创新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当前高中班级管理当中所存在的问题,探究如何用中华十德之“孝”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创新,为日后的管理工作提供理

宋建廷     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第一中学  065700
【摘要】班级是学生能够开展学习活动以及其他集体活动的最基本组织形式,学生能够在班级当中进行共同的学习和生活。班主任是负责学生自身思想与心理健康等各方面最为重要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这也就说明班主任自身的管理工作对于班级集体能否有所提升有起到了主要的作用,需要班主任能够创新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当前高中班级管理当中所存在的问题,探究如何用中华十德之“孝”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创新,为日后的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中班级管理;孝;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93-01

        在当前新的时期,我国的文化获得了不断的发展,并且逐步受到广泛人民群众的重视。因此,在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需要班主任能够对中国的“孝道”进行重视,运用孝来治理班级,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相关素养,为学生能够在日后更好的参与工作和学习奠定相关的基础,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一、当前高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开展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管理是一门艺术”,了解管理内涵的基础上实现优秀的管理工作,这一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配合,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来使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和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但是在当前的管理工作当中,绝大多数教师依旧延续使用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模式,这些问题在当前新时代的背景下也日渐突出。
        1.人文关怀的缺失
        在我国的班级管理当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以及当前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大部分的高中教育都以学生自身成绩能否提高为教育结果好坏的标准。但是这种标准并没有尊重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也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了抹杀。说明在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当中,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以及人文上的关怀,对于学校所提出的标准过分追求,也过于功利化,使得最终班级管理的成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生在这一管理方式当中,也会出现自身心理和情感上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意味着缺少人文关怀的班级管理工作不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成绩和相关的能力,也不能培养学生的素质和素养,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1]。
        2.过于重视理论教育
        在我国目前高中的教师分配过程当中,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以及有关道德培养的教师处于少数。另外,道德法制与心理健康的课时较少,而且这种课堂常常流于形式,即使在课程表上有心理健康与道德法治的课程存在,也往往会被其他的主科教师所替换。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学生和教师都对心理健康与道德不够重视,这种观念使得学生的自身素质和素养处于教育的边缘。



        二、运用中华十德之“孝”开展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
        在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进程当中提出了“以德育人”的教育观念,作为学校班级的管理者需要提出以孝和德为中心的管理观念,提升教育的整体水平,也就意味着需要在管理工作中突出“德育”的重要性,不断的发扬孝文化,以此来提升最终的管理成果。
        1.对教师的前期培养
        在开展班级管理前,需要学校能够对班主任进行相关的培训,主要是以“孝德”为重点,这种研讨能够帮助班主任梳理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路,也能够有效的对孝文化进行落实[2]。这一过程当中也能够提升班主任自身的素质,通过成立相关的研究小组或者定期开展有关“孝”文化对班级管理工作有效性开展研究的相关课题,提高教师对于孝文化的认识。同时,教师能够充分的参与活动,提升自身的能力与水平,并且在此过程当中要组织教师编写有关孝和中华十德的校本教材,提升教师对于孝的认知程度,激发教师管理工作开展的热情,使以德育人的教育观念能够更加深入的存在于教师的管理观念当中。
        2.创新主题班会内容
        在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班主任也要创新班级的主题活动,在这种创新当中激发出学生有关孝的个人情感。无论学生自身个性的好坏,都有一定的亲情意识,也就是说,学生自身都是“性本善”的概念,教育需要激发学生的孝心,使学生获得相关的意识,可以通过有关“孝”的主题班会来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宣传和弘扬有关孝的现代感人故事,使学生能够在开展主题班会后,来更加主动的了解父母、理解父母。除此以外,在班级当中也可以播放有关孝与德的电影,学生对于电影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开展相关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入的进行感受和体会,进而引发思考,让学生获得更为深入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孝心。
        3.评价体系的确立
        在班级管理工作后教师需要设定一定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通过这种评价的方式,使得最终的“孝”能够落实在学生自身的行为上。教师的评价可以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于相关管理和纪律、道德等问题的重视,确保班级内部不会再出现不文明的行为,或者可以开展班级之间的评比,以这种比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得班级的管理工作能够更加具有个人特色,并且在评比后要树立几个榜样,使学生能够了解最终的奋斗目标,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提高最终“孝”应用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班级管理当中,运用孝来进行管理工作,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班主任想要开展以孝为中心的班级管理,需要不断的进行实践,实践能够使教师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保证班级管理的水平能够获得提升,真正发挥孝在班级管理当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佳鸿.多元文化背景下小语种班级思政工作的探索——以旅游日语专业班级管理为例[J].知识经济,2020(21):74-75.
[2]李广明.传统经典文化融入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8):42-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