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2期   作者:杨大力
[导读]

杨大力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永胜镇中心小学  6217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08-01

        练习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对新的要求,巧妙的课堂的练习设计,成为影响我们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好的练习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和兴奋剂,犹如画龙点睛,虎头凤尾,好的练习并非学习的阶段小结,而恰恰是一次先礼的开始。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练习达到期待的效果呢?在此,谈谈个人的一些理解和做祛。
        设计练习必须在充分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完成,大致经过确立训练且标——图绕目标选题——包装训练内容等环节。
        一、确立训练目标
        "练习的作用主要是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兴趣培养以及育人。前者在内容上较明确,通过钻研教材就可以确定。后者往往需要我们教者精心钻研,纵向、横向适当挖掘。尤其是一些生活应用价值,更需要我们教者根据目前自己学生的一些具体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拓展。
        在确定训练主题时,必须全面规划,确定明确的训练目标。两部分的权重需要通盘考虑,如果只重知识技能,往往枯燥乏味。太重视兴趣和育人,又会华而不实。只有两者兼顾,巧妙结合,才会让孩子们的学习入术三分,终身受益。当知识能力训练在一堂数学课中的点位较多时,必须借助兴趣育人来调节润滑。两者相辅想成,不能偏废。最终达到两个系统的天作之合。对于像《找规律》这样的课程,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等已经很齐备,只需要教者准确把握,无需另劈蹊径。对于内容枯燥的计算课, 概念课……很大程度上依赖教者积极主动思索,让教材活起来,学生的学习灵动起来。
        二、围绕目标选题
        知识学习循序渐进性至关重要。在当今训练资料繁多的时代,我们不能被一些新题打乱思,时刻警醒训练目标的领导地位。一次成功的练习应是围绕且标精心选题,而非题型堆砌。在练习题目选择上有以下策略可供参考:
        策略一:练习设计应具有针对性
        有的放矢地没计练习,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设计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策略二:练习设计应注重基础性
        新课的学习应以基础为主,人人学懂、学会、学轻松。如果教者随意拔高难度,往往适得其反。当堂训练,应让人人收获喜悦,个个体验成功。



        策略三:练习设计应注重开放性
        设计练习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习题,使学生自主探索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或者设计一些条件多余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展开发散思维,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大胆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如教学"6和7的认识后"后,可没计这样一道题:左边鱼缸4条鱼,右边6条鱼,如何使两个鱼缸的鱼同样多。
        策略四:练习设计应注重应用性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这样,学生从自己身边的情境中就可以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学《分类》后,让孩子当堂整理书包,真是一举两得。
        策略五:练习设计应注重教育性
        一道好的习题一般都能较好地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熏陶。如学习"7的分和合"后,可设计这样一道习题:当你发现学校地板上有7片垃圾时,你会捡起(  )片,留(  )片在原地不捡。这道题的思想教育渗透恰到好处,正合当前思想教育的主线。
        策略六:练习设计注重趣味性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如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当医生;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从而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练习。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这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三、包装训练内容
        训练的美感不但来源于教学内容的本身,还在于我们的呈现方式。内容再好,方式不优,难达目标。合理的训练叫人振奋,让人耳目一新,陈旧的模式让人恹恹欲睡,望而生厌。同样是一些计算训练题目,用“计算"、“计算比拼”、"“计算数你棒”、“你是神算手"……采用不同的称呼,效果截然不同。如果再改变训练方式:"齐 算”、“独立算"、“开火车"、“小组竞赛"、"男女生竞赛”、"“全班夺红旗"、“数字大揭秘”……方式恰当一定事半功倍。就如同海参放在地摊、 饭店、餐馆、国际大酒店等不同场合一个道理。知识能力和兴趣育人要合理穿插,杜绝孩子审美疲劳。一次成功的练习要能真正调动每个孩子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和兴奋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