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家校合力德育路线图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2期   作者:张李
[导读] 家校合力德育整合了学校德育、家庭教育的资源,突出各方优势,创造性地开辟实践路径,运用了多种多样的适合学校、家庭和学生实际的方法和手段,来激活和提升学生的内生动力,助力学生成长。这种整体式的团队合力德育是主要手段,家校合力德育为新时代立德树人提供一种有益探索和大胆尝试。

张李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田莘耕中学
【摘要】家校合力德育整合了学校德育、家庭教育的资源,突出各方优势,创造性地开辟实践路径,运用了多种多样的适合学校、家庭和学生实际的方法和手段,来激活和提升学生的内生动力,助力学生成长。这种整体式的团队合力德育是主要手段,家校合力德育为新时代立德树人提供一种有益探索和大胆尝试。
【关键词】初中生;家校合力德育;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07-01

        通过我们对家校合力德育的现状调查,学生面临的困惑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排前五位的分别是:学习方法指导、学习适应指导、目标理想辅导、情绪方面辅导及同伴交往辅导等。林崇德也指出,人际关系问题、学习压力问题和自我问题是青少年群体最为突出的问题[1]。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本人从教的田莘耕中学,从2014年开始,正式启动了家校合力德育的实践与研究,本文侧重于家校合力德育实践路径的探索与总结。
        一、合力德育路径
        这里有必要重新界定家校合力德育,赋予其新的内涵。合力德育不是“打补丁”似的,即学校需要家长配合时,就请他过来,或者,家长遇到问题了,再求助学校。合力德育是家长、学校和学生组成教育求真共同体,有意识地采取共建共享的育人方式,“我们只有处于共同体之中才能认识现实”[2],建立宏观层面的求知者与待知者之间的共生与互利。作为合力德育的实践形式,特别强调学校统筹策划,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措施,完善相关制度。这种建立在保障性、理论性、实践性基础上,有计划、可持续的,学校为主导、家长是主力的,互为补充的家校联动育人方式,我们称之为家校合力德育。
        (一)具体实践
        1.实践流程
        家长带着教育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疑惑和棘手的问题,报名参加学校开设的合力德育成长工作坊;设立家校合力德育节,深度推进家校合力德育活动;举办合力德育论坛,共研互进;同时要求家长充分利用学校平台,广泛而深入地学习,借鉴他山之石,结合自身经验,灵活育人,全心全意投入。这就实现了学校、家长、学生的融合发展,推动了家校教育共同体建设,践行了“立德树人”的总要求。
        2.质量提升
        开展主题共研。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面对的具体阶段环境,有目的地进行专题研讨,唤醒共育责任意识,提升合力德育质量。强化交流,巧借他山之石。举办家校合力德育论坛,这是学校搭建的交流平台。每年岁末,隆重举办一次,诚邀知名专家、学校老师、家长、学生、还有兄弟学校等,济济一堂、互学互鉴,合力德育论坛成了我校德育的饕餮盛宴。有利于学校、家长和学生们深入感悟合力德育的作用和意义。
        3.实践检视
        设立合力德育节,这是学校搭建的检验模式。实践中发现问题,实践中解决问题。以第七届“家校合力德育节”主题日活动为例,时间是6月1日,各班家长自愿参与,学生自行设计上课内容,可以邀请学科老师进行指导。


上课内容力求丰富多样,比如、家族文化、家庭生活分享、成长故事等等;又如、语文可设计文学知识、趣味语文、国学方面;数学有趣题展示、讲数学故事;英语口语沙龙、英语诗歌欣赏;还有神奇的科学实验、科技前沿等;另外可邀请音乐、美术、劳技和体育、信息的老师参与课堂设计等等。
        4.组织模式
        优化沟通渠道,建立组织机构。“学校特点决定了内部沟通渠道在部门之间及执行层中的复杂度,这时就应该站在更高一层,进一步优化,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3]结合核心素养要求和家校合力德育开展的前期经验,我校的家校合力德育逐步形成了“一二三四实施模式”。完善“一个”合力德育指导组织委员会,打造成长工作坊和实践导师课堂“二个”合力德育课堂,搭建合育热线平台、班级分论坛、学校合育论坛“三个”合力德育平台,开展学习与运动、温情教育、心力陪伴、实践体验“四大”主题活动。
        (二)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各项保障制度,规范家校合力德育。学校主要完善三个方面措施:制度建设、实施路径和能力提升等,为家校合力德育保驾护航。良好的组织机制为家校合力德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制度基础、人力物力支持。合力德育发展委员会构建了以校长室为首的,由学校教务处、德育处、教科室、家长委员会等多部门联动参与。包括学校管理、决策、监督和评价等职责在内的合力德育活动,形成家校一体的沟通与合力德育平台。还有合力德育团队建设制度、成长跟踪制度、阳光学子评价制度、合力德育节制度、培训制度等等。
        二、合力德育内容
        合力德育的内容与方向紧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即初中生学习、待人、活动、对己等方面,表现在学习有方法、待人有温情、活动有能力、对己有信心,分别指向学生的学习力、交往力、实践力、自信力等,涵盖了初中学生社会交往、动手能力、心理成长等素质要素,体现了家校合力德育的本质要求。
        但是,家校合力德育不可能千人一面,需要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结合中学生处于青春期,个性化较强的特点,尤其是单亲家庭。首先、“培养集体荣誉感,强化集体融合教育,感受班级体和校园的温暖,也意味着老师对学生的高期望和同学的认可”[4];第二、提高家校联系密度,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同向;第三、心理辅导室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建立成长档案。
        家校合力德育为学生成长培育了肥沃土壤的同时,又共绘了健康成长路线图,引导的是正确方向,走的是人生正道,力争孩子的可持续教育,提升了学生内生动力。
        三、实践反思
        从学校角度,发展家校合力德育理论,丰富家校合力德育内涵,创新家校合力德育形式、拓展家校合力德育载体,不断为家校合力德育注入活力是永远的困难。家校合力德育推动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制度层面上又为家校合力德育赋权、赋能,成长有伴、家校同行,助力家长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1-37.
[2](美)帕克•帕尔默著;方彤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164-165.
[3]刘从华. 中小学校长沟通力现状与提升对策[J].人民教育,2018,(1):47-48.
[4]张冲,孟万金. 中小学生综合幸福感发展现状和教育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2018,(9):72-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