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2期   作者:张碧华
[导读]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数学应用环境,发挥数学作为解决实际问题工具的作用。在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张碧华   四川省三台县芦溪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数学应用环境,发挥数学作为解决实际问题工具的作用。在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06-01

        一、通过对数学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让学生从“为了获得一个好的考试分数而学习”,端正到“因为数学有很大的用处而努力学习”。在教学中,我主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活动性。留给数学活动课程一席之地。要注意区分活动课与课外活动:二者虽有联系,但有着本质的区别。要多形式、多内容,积极组织开设并搞好活动教学的研究及评价。
        2.科学性。数学的发展规律是来源于实践,又最终服务于实践。如学习黄金分割后,我就让学生知道0.618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当外界环境温度为人体温度的0.618倍时,人会感到最舒服;画人像时腿长与身高的比是0.618的人体最美等等。
        3.实用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发展为能力,进而增长才干、学以致用。教学的内容要加强实际联系,如:利率、证券、风险投资方面的应用。这样,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有关、与自己有关,数学是有用的,进而产生“我要学数学”的浓厚兴趣。
        二、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技巧
        初中数学具有抽象性较高的特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初中数学课堂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改掉其在小学阶段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探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便学生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应该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技巧。为此,教师需要营造是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深入学生之中,与学生成为朋友,赢得学生的信任,引起教与学之间的共鸣。此外,还要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做到数学课堂的趣味化。如,可以在数学课堂中插入一些丰富生动的游戏,为学生传授一些数学史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汲取知识。例如,在统计图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这样的教学情景:先让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学生观察完之后,再让学生回答与这些图形有关的问题,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总结这些图形的特点,完成之后,教师再引入统计图的概念,这样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去动手实践,如,统计班级中有多少同学,多少同学的年龄介于13到14岁之间,有多少女同学,有多少男同学,再鼓励学生利用搜集到的信息来画出统计图,这样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于统计图的认识。



        三、进行科学引导,培养学生灵动思维
        初中数学在扎实基础知识点的同时,注重让学生掌握多样化的解题方法,实施个性化教学,多角度激发学生思维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初中数学中关于方程的知识,需要周密的逻辑和灵活的思维,有着多种解题方法,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思维,促进他们主动学习,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例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解法时,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理顺解题的思路。如果老师一味地进行讲解,学生会毫无兴趣,此时让学生在前面已经熟悉的基本方法上,发挥数学推理能力,很容易获得新的解题思路。虽然老师早已经知晓解题思路,但对学生来说,借助老师的启发,达到“新”数学规律、“新”方法的目的,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这种思维习惯让学生受益无穷。通过案例,让学生观察、分析解题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灵动思维,发掘更有效的解题方法,实现一题多解,完善了课堂教学方式。不难发现,老师讲解数学难题,可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路的开拓。
        四、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归纳,巩固教学成果
        新知识的学习是一种构建、扩展与应用的过程,只有通过反复的学习、思考和实践,才能够将教材的经验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才能够实现教学的根本目的。如在“三角形定理”这堂课的教学中,有关于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待学生掌握好基本定理之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分别画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与锐角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并引导学生来观察其所在直线的位置,再引导学生来温习以往学习的知识,概括知识之间的个性与共性,这样就能够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反思和归纳的环节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环节,也是提升学生反思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程的指导,并使用相关的题目来考察学生对于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这样也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获取到反馈的信息,并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及时的调整课堂教学内容,达到巩固教学效果的目的。
        五、教师的做好模范作用
        1.热爱工作。积极的心态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是追求质量的内在驱动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态,教师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工作,才能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并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
        2.富有爱心。教师需富有爱心,学会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所面对的是涉世不深、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严和宽容都是爱的表现,宽容是信任和激励,更是仁慈。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3.具备终身学习的品质。具备终身学习的品质是教师终身发展的基本要求,教师只有不断的自我提高和充电,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品质,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
参考文献
[1]薛守队.如何创新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数理化学习,2011,(10).
[2]秦如庆.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