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初探 扶正坤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2期   作者:扶正坤
[导读] 小学人教版数学课程是符合新课改规定的,它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力求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现在的很多学校开始关注自主学习理念,不断地突破和创新。本文将针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探析。

扶正坤     贵州省兴义市仓更镇纳米田教学点  562413
【摘要】小学人教版数学课程是符合新课改规定的,它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力求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现在的很多学校开始关注自主学习理念,不断地突破和创新。本文将针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04-01

        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它是研究数量、形状之间关系的学科,由于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新课程的改革教学下更需要数学老师为打造高效地小学数学而努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外部条件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刚接触数学知识的学生来说,其会有一种迷茫的感觉,不懂得学习数学的用处,因此在相应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没有利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也使得整个的数学学习思维与学习内容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数学学习思维及相应的能力的分析应结合教材知识点及相应知识体系的难易程度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在建立数学思维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分析相应的数学逻辑性,为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相应的学习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学习的认知能力不足,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喜欢某一课程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以尊重每一位学生为基础,构建有效的教学知识体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的结合相应的教学障碍,来有效的根据相应的数学学习理念分析学生的学习心态。
        二、精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创设有效、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数学和生活实际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教师要把结合现实生活作为人手点,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
        (一)创设教学情境时目的必须明确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把教学的目的作为创设情境的基础,创设出来的教学情境必须要以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为前提,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为方向,通过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不仅可以拓展自身的数学思维,又可以在教学情境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魅力,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二)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征进行情景创设教学情境的形式是多样化的,主要有:竞争情境、实验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互动情境、合作情境等等。要针对学生的年龄段和不同学生之间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差异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比如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都比较小,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稍弱,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很强,所以教师不妨抓住这一个特点对它们进行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在学习“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情境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在数学问题“刘奶奶养了五只老母鸡,今天三只老母鸡都孵化了一只小鸡,请问现在刘奶奶一共有多少只鸡?”中,教师可以先挑选八位小朋友来扮演这五只老母鸡和三只小鸡,让学生跟着问题的思路一步一步来解题,在故事中得出正确的数学答案。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课堂,还使学生在扮演小鸡和母鸡过程中不断的开发自己的思维创造能力,提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面对高年级的小学生,由于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思考能力,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合作情境或是互动情境的教学模式式,使学生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氛围中学会数学知识。比如探讨数学问题:某小汽车每小时可以行驶160公里,该汽车昨天一共行驶了300公里,今天一共行驶了2个小时,请问该汽车这两天一共行驶了多少公里?这样的数学题里设计乘法和加法的,教师可以利用合作的教学情境,把学生按照成绩遵循优势互补的方式进行分层次的分组,让学生在组内再进行分组,有的小组成员可以对加法进行运算,有的成员对乘法进行运算,最后再结合在一起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使得学生可以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长处,还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们更加和谐融洽,学生们可以在轻松友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会更加放得开自己,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思维也会更加灵活,效率会更加高。
        三、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创造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自信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按照不同年龄阶段进行评价,低年级的孩子评价的方式除了口头上的评价,还可以有物质上的奖励或者是贴小红的方式,高年级的孩子重在语言上的评价,评价的语言不能千篇一律而是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才能让孩子拥有表扬的兴奋感,才能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积极的融人到数学课堂中学知识,孩子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并且能很好地运到生活中去,这才是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人教版小学数学的不断发展与革新,教学方法也随之进行强化。因此,教师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得学生进一步提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解决问探索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得小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未来的实际生活中,全面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韩小燕.小学数学专业课程教学路径探究[J].学周刊,2020(33):29-30.
[2]张程民.新时期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0(33):75-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