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 柏传珍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2期   作者:柏传珍
[导读] 音乐课不仅是让学生的感官参与欣赏和审美的过程,还让学生从声音上有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目标要围绕艺术教育展开。现代化教育的音乐课程避免了让学生学习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而开始注重在实践与创造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接受美的熏陶。合唱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能力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效率成为了音乐教师需要学习的重点,希望通过本文提出的参考性意见为小学音乐教育尽一份力。

柏传珍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城北小学  安徽  定远  233200
【摘要】音乐课不仅是让学生的感官参与欣赏和审美的过程,还让学生从声音上有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目标要围绕艺术教育展开。现代化教育的音乐课程避免了让学生学习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而开始注重在实践与创造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接受美的熏陶。合唱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能力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效率成为了音乐教师需要学习的重点,希望通过本文提出的参考性意见为小学音乐教育尽一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探究;音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02-01

        引言
        在注重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阶段,音乐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唱歌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独唱能力以及合唱能力。合唱需要具有一定的歌唱技巧,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因此合唱与其他歌唱方式与众不同的一点就是需要所有学生共同训练。合唱也是能够使班级快速团结、提高班级凝聚力的方法之一,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为日后的素质教育奠定基础是每个音乐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音乐现状
        结合本人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导致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合唱效果不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教师只讲授课文内的理论知识以至于学生无法直接体会到音乐的美,并且传统的讲授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合唱参与度低、提不起兴趣学习音乐等问题。教师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水平也是当前教学现状的一大问题,教育资格证的考试没有专业限制,并且笔试的理论考试以及面试的相关问题并不能真正的体现老师的个人能力和音乐素养。课堂硬件设备不足,信息课有多媒体教室,舞蹈课有舞蹈教室,音乐课没有独立的教室,长期学习课本会出现学生对音乐没有兴趣、没见过课本上的乐器、不知道各种乐器的不同演奏声音等现象。
        二、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对于一名音乐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对于音乐这个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程来说,不仅对学生的天赋有一定的要求,并且对学生来说学习的自我驱动力和音乐旋律的把握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师对学生来说引导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建立良好的音乐习惯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合唱的音乐曲目的旋律比较单一,歌曲本身也有特别的意义,比如在国庆活动中的红歌、在教师节的感恩类歌曲等。因此与个人独唱相比较,学生无法自己选择歌曲,会在相对平淡的情绪内完成任务,如果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会使得合唱作品没有激情、无法激发听众的共鸣。


总而言之,学生的兴趣对于合唱的团结协作以及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提高教学趣味性
        处于儿童阶段的小学生声带比较娇弱,其学习音质和模仿音色的能力较弱,教师需要注意教学方法,避免出现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现象。儿童阶段的童声合唱训练以追求音质美为主,尽量引导学生运用头声并采用直升唱法,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声带等发声器官协调发声,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发声状态。教师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合唱氛围也能帮助学生有效的克服紧张、僵硬的发声状态。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的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教师用讲授法讲解发生技巧和相关理论知识时缺乏趣味性,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提升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还会抑制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活跃度的发展。
        比如在《国家》这首歌中,教师可以用电子白板播放歌曲音频让学生仔细聆听并欣赏,然后问学生对该歌曲的韵律、节奏以及情感上有何体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包括对歌曲的见解、合唱的创意等。然后教师可以播放《国家》这首歌的手语动作,让学生从模仿手语动作、学习歌曲合唱的过程中体会到合唱的乐趣。有趣的教学环境既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师合唱教学的效率。
        3、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歌唱活动类需要一定的天赋,因此只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歌唱水平、音色等是充满自信的;另一部分学生虽然没有五音不全的问题,但是看到自信的学生放声歌唱、音色优美、姿态自信、有老师夸奖等,也会出现不敢大声歌唱的问题;最后一部分学生由于五音不全,对合唱的活动有惧怕心理和其它的负面情绪。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实现班级团结和合唱教学的开展,因此教师不仅要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不同学生的音乐水平,还要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的鼓励。对充满自信的学生给予认可,让合唱过程的中间力量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让害怕大声歌唱的学生大胆参与。此时教师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引导者,还是活动的建设者和成就者。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素养,减轻学生心理负担、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耐心教导学生音乐技巧等,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参与活动、树立信心,为班级合唱发挥自己的最大贡献。
        结束语
        总而言之,音乐教学对于实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也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音乐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之一就是合唱教学,合唱活动也是小学阶段经常遇到并且十分重要的,因此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合唱教学是一重任,因此如何提升学生音乐素养、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课堂趣味性是当代教师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通过合唱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合唱音乐的感染力,从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群体意识,为实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耿妍.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 音乐时空, 2014(15):180-181.
[2]林秋子.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4(S1):328-328.
[3]聂自秀, 李艳. 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 000(034):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