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安晓艳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2期   作者:安晓艳
[导读]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首先要求教师根据语文教材特点,遵循美学的有关原理,通过创设美的教学气氛,再现美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受到美的启蒙,尤其是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加强美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养。

安晓艳   四川省成都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中学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首先要求教师根据语文教材特点,遵循美学的有关原理,通过创设美的教学气氛,再现美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受到美的启蒙,尤其是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加强美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教育;必要性,开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01-01

        所谓审美教育,也就是美感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审美教育已经渐渐同初中语文教学相融合,语文教师对审美教育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教学实验,我们发现,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且能够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充分发挥初中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还需进一步探析和实践。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一)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相适应
        语文学科在审美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课文中的人物所具有的心灵和形象美,使学生感受怎样做人;课文中具有的情感美,可以使学生的感情丰富多彩;课文中具有的语言美,能够使学生切实感受祖国优美的文字,并使用美的语言描绘美的生活。二是素质教育与审美教育具有相互契合的特性。素质教育强调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主动的发展,而不能对学生形成束缚,要引导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审美教育自觉自由的特性正好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契合,审美教育对学生来说不具有任何的压力,也不强迫学生,而且学生完全依靠美本身的魅力去接受它。 
        (二)贯彻审美教育能够使语文教学摆脱“困境”
        长久以来,语文教学存在很大的弊端,那就是一篇课文本来充满着完整的情感,但是却被教师在教学中分解为零零碎碎的语言点;文章本来蕴含着作者对于生命、人生的感悟,但是却被人为地割裂了;文字和语言失去了情境价值。总之一句话,语文教学走入了低效率的困境中。而贯彻审美教育能够使语文教学摆脱“困境”。这是因为:一是教学目的和内容决定语文教学要贯彻审美教育。二是语文教学的过程必须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美的创造的过程。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开展策略
        (一)激发美的感受,激励学生做美的发现者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们独特审美技艺的结晶,内容丰富,它为学生开启了一扇神奇美丽的大门,展现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朗读,让学生在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沉浸在作品所创造的审美情境中,从而获得知识和美的享受。朗读在感知、发现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可由教师范读或指导朗读,学生的朗读可分为齐读、分读、领读等。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运用与之相符的调,如:欢快、忧伤、缓慢、低沉、沉郁顿挫、慷慨激昂从而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发学生美的感受,朗读远远不够,必须要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背景,领悟作者所揭示的社会生活本质,让学生明白文章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二)营造美的学习氛围
        书霍姆林斯墓说:“真正的教育者要注意在自己与学生之间建立细腻的情感联系。”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交流应包含三个部分:1.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初中阶段很多学生是“爱其师信其道”,所以我们应该借助情感这座桥梁,通过沟通让学生体会到被尊重,被信任,被认同,让他们确认自己的价值以满足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在师生之间真正和谐、平等、亲密无间的关系,这样较好死才能在学识和人格上得到学生内心的认同,教师的教育才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被学生所接受。2.学生和教学文本的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学文本的情感交流也不容忽视。因为只是的传授和接受,一方面通过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去实现,另一方面要在学生和文本之间建立感情的桥梁,在情感上取得一致,才能把作者的情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在情感上引起共鸣。3.教师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教学评价有两个作用:A.激励作用,教师应对学生多做积极、恰当的评价,从而鼓舞和促进学生学习。B.反馈作用,教师吧对学生的评价反馈给学生,直接对学生的内心进行行为暗示和行为指导,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美而和谐的气氛中,实现快乐学习,自主学习。
        (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创造审美的教学形式
        新课标下,情境教学的作用逐渐被重视和运用,在初中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的结合中,相关情境教学方式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等媒介创设相应的场景和情境使学生对于课文中的美有一种直观的感受,比如音乐、视频、图片等都可以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为真切的感受美的存在。另外,这种情境的创设还可以通过语言的渲染,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有感情和感染力的语言描述或者朗读课文时,使学生们通过声音想象一种美景。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通过诵读和品鉴更为深入的理解课文中的美。在诵读课文时,可以通过声音将课文的感情表达出来,在反复的诵读中更为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产生一种声韵之美和情感之美。而对于一些细节内容的理解则需要逐字逐句的剖析和鉴赏来实现。在教师完成对课文的初步讲解时呈现给学生的是一种全局角度的美感,一些细腻的美会在细细的品读和分析中得以体会,小到一个字词的使用,大到一句或一段完整的描述,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的互动使他们体会到某一具体字词使用之美,和文字间流淌着的细腻的情感美。
        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是一种感性教育、趣味教育、人格教育,是促进人格完善的一种教育形式。把语文审美教育渗透于语言文字和听说读写的教学过程,赋予语文教育教学以生命活力。它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并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人生的思考,建立起健康独立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杨泽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论[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11):45.
[2]罗良益.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8(96):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