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写作素材 提升写作水平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1期   作者:余志会
[导读]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它是一项语言和思维的创新活动,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因而很多学生对写作存在畏惧情绪,还发出“写作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不够,正所谓“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因此,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师就要做好对学生素材积累途径的引导工作,从而让学生写出文从字顺的文章。

余志会   重庆市大足区双桥实验小学
【摘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它是一项语言和思维的创新活动,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因而很多学生对写作存在畏惧情绪,还发出“写作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不够,正所谓“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因此,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师就要做好对学生素材积累途径的引导工作,从而让学生写出文从字顺的文章。
【关键词】小学语文;积累素材;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216-01

        素材积累并不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就渗透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只要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积累的契机,为学生提供写作平台,不断充实学生的语言储备,使这些素材逐渐内化为学生写作素养,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本文立足写作实践,将从以下三方面探讨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一、从教材中寻找素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名家名作,有着很深的语言造诣和思想内涵,是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但往往语文教材总是受到师生的忽视,教师若能对教材有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就会发现教材处处是素材,无论是刻画人物、叙述事件,还是抒发情感,教材都独树一帜。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寻找素材,充分开发和利用教材,发挥语文教材的功效。
        例如,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四季之美》是一篇描写四季优美景象的散文,语言生动形象。为学生描写景物树立了典范,在学生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学生凭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结合生活体验,说出了很多个性化的答案,如有的最喜欢春天,因为“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中的一系列动词“泛、染、飘”等动词体现了天空的动态美,增强了春天颜色的立体美;还有喜欢夏天的,认为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夏天的可爱......。这种自读自悟的阅读体验使学生依托语言文字唤起一个个活生生的形象,提升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同时,还使这些语言通过学生的个性阅读融入到记忆里、思想里,学生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对课文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积累语言并不是单纯地背诵记忆,而是分析、感悟、理解、体验、运用,只有这样课本语言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才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机械地背诵只是单纯地将语言堆砌在脑海里,收不到理想的积累效果。
        二、依托生活丰富素材
        生活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习作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因此要想让学生的作文具有活力,教师就要充分挖掘生活这一宝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用生活元素渲染文章、润色文章,使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更有价值和意义。
        “今天我们班要与别的班进行拔河比赛,只见我班的拔河人员一个个像一头头牛似的拼命地往后拉,他们咬紧牙关、使出浑身力气往后蹬腿,汗水不停地从脸上滑落。”
        “上学的路上,我看到路边的柳树发芽了。走过去用手摸了摸,感到茸茸的、软软的;闻一闻,还有一股清新的味道。”
        ......。
        看,学生的描写多精彩、多细致。孩子的眼睛是敏锐的、独特的,一旦打开视野,他们接受的东西会越来越真实,就能写出原汁原味的文章来,读起来会真实的多。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要多为学生提供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将生活搬到作文课堂,用生活点缀课堂,从而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激发写作兴趣的同时,还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借助课外阅读提炼素材
        阅读是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课内阅读毕竟是有限的,学生获取的素材不够全面,写作思路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入手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广泛涉猎,吸收更多营养,丰富表达方式,拓展写作思路。
        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往往只看感兴趣的内容,捕捉到的有用信息很少。并且当时记得快,转眼就忘记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外积累中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有阅读就要有记录。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将读书笔记归为这几类:
        词汇积累,学生将一些优美的词语摘抄下来,如美不胜收、一快朵颐、景色迷人等;事物积累,如描写人物的归纳到一起, 描写植物、动物的等分门别类地整理;名言警句积累,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等。还有常识积累、诗词积累、作家积累等。
        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互相借阅浏览,进一步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促进课外阅读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总之,问清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积累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要从教材、生活、课外阅读三方面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为学生的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让“素材之花”在习作中绽放——小学语文写作素材积累实践[J]. 张静.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9(09).
[2]稚子看世界,童心悟生活——如何指导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J]. 钱超年.教书育人. 2019(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