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静待花开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2期   作者:刘春宇
[导读]

刘春宇   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69-01

        一、个案基本情况介绍
        学生小董,学习后进生,劳动较积极、主动,但学习成绩不理想。初二时各科成绩都很差,尤其是英语和数学曾达到过个位数字。此外,该生的课堂行为习惯极差,还经常影响他人,影响课堂。
        二、本学期初个案表现
        1.工作方面:对待劳动较积极,主动。
        2.纪律方面:自习课经常讲话,接下茬,说笑。
        3.学习方面:上课时常开小差,作业有拖欠,不懂的问题从来不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学习成绩每况愈下,甚至有放弃学习的苗头。
        4.生活方面:时常与行为习惯不太好的同学交往。
        5.思想方面:总感觉他的思想还非常幼稚,有些行为常常不能自控,但凡事又是“过脑即忘”。
        经过分析,我认为他的这些异常表现归根结底还是和以往表现有关,和其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从而导致其思想和行为上也出现了偏差。
        三、对造成上述表现的可能性原因进行分析
        1.该学生在学习上比较困难、基础薄弱,可能是因为缺乏学习动力和热情。加之家长的文化程度较低,可能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不够妥当。
        2.该学生行为习惯已经养成,所谓“坏习惯养成了,想改也不容易”。到了初三由于学业压力大和基础差等因素的影响,他的挫败感与日俱增,为了找回存在感,融入到了不学习的圈子,他的行为表现更加不好。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更了他破罐破摔。
        四、采取的策略和辅导过程
        第一阶段:寻找真正的原因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保持双方教育的同步性。我们都知道,学生受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群体对他们的要求不同。然而,由于识别能力差,不能分清是非,学生对各种要求无所适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其行为上的不适应,出现了心理和行为的偏差。针对这种学生,必须及时地同家庭联系,共同寻找产生偏差的根源,对症下药。通过同步的关心、引导、督促等手段逐步恢复学生的心理健康。
        于是,开学初我就与他的父母取得了联系,了解到他的父亲是再婚,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后妈不敢管孩子。每次家长会要么是70岁的老奶奶来开,要么就没人来。
        第二阶段:寻求解决办法
        注意学生的行为变化与思维方式,适时调整教育方法。行为偏差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纠正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树立循序渐进的目标,逐步引导、慢慢纠正。采取批评教育、多谈心、多鼓励等手段,从思维、行为上的具体表现入手,做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把各种不良思维、行为消灭在萌芽之中,最终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寻找契机,静待花开。为了能找到突破口,我多次找他促膝谈心,询问他对自己的要求,引导他树立心中的目标,鼓励他向优秀学生学习。我对他说:“老师希望能成为你的朋友,特别是当你遇到困难时,即使我不能完全帮你解决问题,但我愿意倾听你的心声。”听到这些话时,他有些触动……
        利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教育。以班级中优秀学生为榜样,进行指定一帮一。这样他的学习上有了方向,开始用功。经过多次谈心后,我感受到他的心态在转变。
        选择突破口。一次模考中他的历史科目进入优秀行列,这使他找到了自信。我选择以这个为突破口。在班会上大加表扬,使他肯定自己、增强学习信心。
        英语课上课下一有时间我就把他叫到身边进行一对一帮扶,从最简单的单选开始突破,孩子逐渐有了会的快感,也有了上进心。后来我索性就让他上英语课时坐在讲桌边,只要一有时间就随时问我,高效利用好课上时间,课下更是一对一辅导,细到每个单词的发音纠正。每天放学还会再给他补基础,为了温暖孩子,我还经常拿一些小零食给他。只要有一点进步,随时鼓励他,表扬他。
        五、个案教育效果
        通过近一年的具体工作,小董的进步很大。各方面都了有比较明显的转变,教室里处处可见他为班级忙碌的身影,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在英语听说中考中,他从18分进步到了28分,对于他而言这真是非常大的进步。最令我欣慰的是他和我的关系近了很多,他还经常约我一起回家。一路上告诉我很多他的心里话,俨然已经把我当成了好朋友。因为疫情,好不容易复课一个月的他们又在中考前进入到居家复习状态,我非常担心孩子们会回归零点,便约几个孩子每天七点进入无限宝答疑。小董都会提早来让我给他多找题练。网课上见不到人,老师对课堂的可控性降低,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多取决于他们的自律。中考前的这半学期小董在网课时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有问题就主动举手。课下,更是追着我学习。这是多大的转变啊!
        六、个案教育引出的思考
        首先,我们要经常深入了解学生,及时掌握情况。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从量变到质变。学生受到的挫折往往是由不易察觉的挫折积累起来的。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及时了解情况,做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防微杜渐,将一些大的挫折消灭在萌芽之中。
        第二,创造条件,给予学生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重大的挫折,学生难以承受,可是在老师的耐心帮助下,他们可能会看到希望,初步树立战胜挫折的决心。此时,一方面要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等循循善诱,激励他们不断努力。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不断取得成功,使他们意识到“我能行”,经过不断的努力,使他们看到自己确实能行。
        第三,我们要注意利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挫折教育。意志力是坚强还是薄弱,对于一个人的学习乃至一生的事业都关系极大。凡是在学业和事业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都是意志坚强、不怕困难、锲而不舍、始终如一的人。反之,那些意志薄弱、知难而退、不愿艰苦奋斗的人,即使具有超常的聪明才智也很难获得成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往往会把某些具体的形象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在身边榜样战胜挫折的可知可感的事迹感染下,他们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自我发展的动力”。
        最后,我们要努力为学生今后的主体性发展奠定基础,积累经验。在以后的人生航程中,当他们身处逆境时,也许能想起今天老师是怎样帮他们走出困境的,他就会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安慰,自我调整,自我激励,从而能在较短时间内战胜挫折,走向成功。所以,请坚信有付出就会有收获,让我们静待花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