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2期   作者:葛晓红
[导读]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初中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知生活,以此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升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讲述了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作用及其策略。

葛晓红   四川省成都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中学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初中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知生活,以此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升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讲述了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作用及其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作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53-01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把学科教学内容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深化学生对语文和生活之间关系的认知程度,切实感受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在感受生活和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质量,最终能够学以致用。这也是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生活化思考,推动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创新。
        一、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一)丰富和拓展语文课堂教学资源
        初中语文教学向生活化方向发展,必然要从学生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适合教学的相关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对现有教材的内容进行必要的扩展和扩充,使教材更加丰富并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于是,现在语文教学的资源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局限性,甚至将课程的内容扩展到广阔生活领域的各方各面,这对丰富和拓展语文课堂的教学资源是大有益处的。同时,通过生活常识和生活态度等方面的渗透,学生能够获取生活中可以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为社会、为生活所用。
        (二)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
        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强调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在教学中注入生活内容,通过课程教学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情境化教学模式的创设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文所反映的生活场景和感悟通过学生生活经验的还原来打通课外与课内的壁垒,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人物情感、事情发展的脉络,并能够感同身受地与之“对话”,感受其中的喜怒哀乐,从而唤醒学生的生活共鸣,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
        (三)营造良好的人文化环境
        在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倡导下,作为课堂教学和学习的主体,学生融入生活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途径。通过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以语文学科作为起点,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努力地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能使校园和学习活动变得舒适并富有生活的气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现实生活场景中相互表达感情、交流思想,培养完美人格。



        二、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树立生活化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在实际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教师的教学起着总体的指导作用,因此,要进行教学上的改进和提高,首先要做的就是从思想上进行改革,通过思想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教师在教学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对教学的改革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但是许多教师对教学改革所要作出的调整和完善还处于摸索阶段,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深刻,在教学中会时不时的展现出传统教学的弊端。笔者认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灵活的驾驭多种教学模式,那么教师可以选择适合本学科以及本班级的教学模式,这样也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实践证明,生活化的教学在各个学科中的实用率较高,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初中语文是学生积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时期,进行生活化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语文学习的作用,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之初,教师就要树立生活化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秉承这一观念,遵循这一生活化的概念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以及具体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有实现生活化教学的可能,如果没有生活化的教学观念,那么生活化的教学也只能成为空谈。
        (二)立足课本教材,强化学生兴趣培养
        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虽然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但是如果单纯依赖教材进行常规教学,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学生周边的生活教育素材,积极构建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桥梁,利用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和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主动感知。例如,在初中语文《背影》的教学中,不妨让学生回家认真观察自己的父亲,后者想象出与父亲在日常相处时的特殊化的生活情境,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去体验父爱、感受父爱,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感悟。
        (三)课后作业设计引入生活化理念,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以往的初中语文课后作业大多以书上原有的内容为答案,只是所学知识的重复记忆,没有达到使学生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的教学目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过去的做法。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作业,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开动脑筋,实现学以致用。这看起来不难,实际上需要教师花费很大的心思,设计出新颖、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去寻找答案,完成“从生活到知识再到生活”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富兰克林曾经说过:“空袋子难以直立。”教师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课程作业,是对学生的写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做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避免在写作文时虚构事实、无病呻吟。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局限于书本和教师,教学空间单一、封闭,教学实践固定,具有一定的狭隘性。课堂教学生活化则是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充分利用学生周围的资源,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机会,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外界的窗户,客观上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从而爱上语文课。
        结语
        总之,初中语文老师需要加强对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探索,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语文生活化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整体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婷.积极营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知识文库,2020(20):114-115.
[2]袁伟东.试论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J].学周刊,2020(31):125-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