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2期   作者:郑燕
[导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除了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之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趣,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以及认知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基于此,文章谈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对阅读教学进行优化,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郑燕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第一中学校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除了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之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趣,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以及认知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基于此,文章谈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对阅读教学进行优化,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85-01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教学方法,重视阅读教学是推进新课程改革、丰富精神生活,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阅读在学生获取信息、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开拓视野等方面的作用日益被学界所重视,阅读在中、高考中的所占比例愈来愈高。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阅读的界定是:“阅读是人们从书面语言中提取信息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活动。”课程标准对阅读的理解是:“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两者的比较中不难看出,新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目标的新理念突出表现在“对话”上。“对话”这一理念,是以交流为基础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质上就是在学生、教师、文章之间的交流。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首先应该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章、领悟文章作者感情的能力。其二,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化思维方式。每个学生因为受诸如生活经验、个性气质等因素差异的影响,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也差异很大,对同一篇文章、同一个话题的理解常常是千差万别,因此在对阅读教学进行评价时,以“标准答案”判分,强求结论统一的做法实在是不可取。其,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空间,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
        二、改进教学手段进行阅读教学
        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参与和协调沟通和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促进教学民主,加强学生的“英雄”的阶级意识,锻炼他们的能力,积极的思考和有勇气质疑的勇气,让他们品尝“跳吧跳可以”,不仅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参与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如教学内容、声音、图像、动画有机集成、教学信息、视觉形象、生动的特点、学生的欢迎等。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和有效利用媒体资源的独特价值。


首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经常要创造气氛,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教师应该整合媒体,如词汇、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来帮助中国阅读和教学。特别是在文本导入和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生动的图像、亲切的阅读、真实生动的视频等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沉浸在世界的优美语言中。
        三、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务是“教会学生自己能读书”。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适应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切实组织和开展好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学时尽可能增加趣味性,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发现学生在阅读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对他们进行赏识教育,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老师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起阅读的兴趣。有了阅读的兴趣,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是一种心智活动,是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教师可结合课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或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学者读书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读书,使学生领略语言的无穷魅力,在体验到读书乐趣的同时培养阅读的习惯。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随时积累文章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诵读、摘抄等形式,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在课外阅读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文章,对于这些文章,可以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
阅读并不具有局限性,这是很多语文教师会忽略的一点,仅仅重视课堂阅读,忽略了课后阅读,或者缺乏课后阅读管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这也为教师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进行有机结合提供了更多的思路。教师可以将课内阅读作为中心,将课外阅读作为延伸和拓展。长此以往,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到《背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内涵,为学生推荐相关的文章,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父爱,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浓浓的母爱。学生在课后阅读文章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组织阅读交流会,让每个学生都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收获,以及自己更喜欢哪一篇的写作风格。教师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阅读分享交流活动当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互相讨论中能得到更加多元化的理解角度,从而形成更加深刻的感受。
结语
总之,作为21世纪的语文教师,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当今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内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活动中,重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永斌.提高初中语文课外作业有效性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30):138-139.
[2]王占芬.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途径[J].名师在线,2020(30):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