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把握互动反馈数据提高农村初中教学质量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2期   作者:殷宝振 邢强 李惠芳
[导读]

殷宝振  邢强  李惠芳    北京市昌平区南邵中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10-01

        一、研究的背景
        互联+环境下,教学中不断产生大数据。通过对不同来源数据的管理、处理、分析与优化,将结果反馈到课堂教学的应用中对新中考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提高农村教学质量需要依托有效数据。国内外研究在分析数据的精确性和分析维度的丰富性等方面系统及其相关学习模式开放教育研究还存在局限性依托智能的“学习伙伴”。单纯地进行数据分析,难免有重返行为主义理论的危险。如何平衡这之间的关系,并在可量化的范围内建立数据与学习结果的关联模型是学习分析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
        能够探索出互联+下,针对农村学生利用精准把握学情数据提高素养的策略。 能够形成精准把握学情推送使用资源的实施策略。能够探索出如何综合辐射课堂效益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的策略,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概念界定
        学情数据:指的是教师全面兼顾动机、兴趣、特长,以及方法、习惯等,对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按照课程规定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完成作业、考试考查等方面所进行的学业判断中暴露的共性和个性数据进行分析归类,发现规律进行等;学校、教师,包括学生自己,动态地、发展地对学生实施精准干预与指导,从而引导学业进行价值判断,以全面促进学生的素质综合发展。
        四、研究成果
        (一)研究出指导学校各主体掌握数据分析培养核心素养的应用策略
        1、教师层面数据分析与利用
        微观诊断(小题、知识点、能力点、题型等角度),诊断方法(基本思路):强者找弱项;弱者找强项。取长补短,比学赶帮超.
        2、学生层面数据分析与利用
        连续的跟踪与监测才能真实反映学生各科的起伏状态,历次进退步要从三个角度和纬度进行分析:标准分纬度、原始分纬度、百分等级纬度。
        3、管理层面数据分析与利用
        学校管理者利数据的横向对比,发现共性问题提出改革举措,教学督促及增值性评价分析与利用。
        (二)研究出利用学生的德育数据分析创新育人提高质量的策略
        361人文素养模式实效性。为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最有力保障的教育,为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最有特色的教育。


361,即,“三活动”:四个一和综合社会实践及科技创新活动,大型主题教育活动,体育锻炼与课程竞赛活动。“六落实”即落实校外、年级、班级、学生自主组织管理系统、落实行为规范优先培养系统,落实课堂文化知识育人系统,落实各种活动育人系统,落实全方位的德育网络育人系统,落实学生自主进行德育考评系统;“一统一”即学校生活与社会实践统一,学生行为细节与奖励培训统一,知情意行的与传统文化弘扬谐统一。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理能力”,使学生懂得尊重文化差异、学会合作分享、学会知书达理、学会文明礼仪、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前以创新。
        (三)研究出利用平台分析形成性评价数据培养思维品质的策略
        英语学习要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关注学生思维发展是英语教学重点之一,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通过教学诊断&质量监测平台对所在校英语月考试卷的数据分析,通过纵横句对比,在精准把握学情的前提下,以英语活动观为引领,以文本分析为突破口,以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帮助学生逐步解决完形填空中的重难点问题,形成一种新的学习策略和模式。
        (四)研究出指导学生掌握数据分析方法自主培养素养策略
        学生读懂APP互动数据,利用APP互动,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英语效率和教学质量,由传统的师教生学的英语听说“学与教”教学模式优化为APP作为媒介,大数据反馈的教师专用智能终端+学生专用智能终端+互联+”的全方位智慧课堂,APP+生→APP + 师→APP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新型模式,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主动,任务也由单一选择变成多样选择。
        课下学生应用APP学生端进行自主练习,教师利用APP教师端随时随地查阅,了解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数据及时反馈、直观明了、客观科学,有利于布控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关注落后生,指导重、难点教学,调整教学进度、难度、广度和深度。师生利用微信或QQ进行反馈和交流,师生交流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课上,扩展到课下,或者说是无时不刻。由面对面的面授、口授转化为线上+ 线下的“学与教”灵活互动模式,已经实现了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实现了对教学体系的反馈和评价。
        (五)研究出利用PAD构建新型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
        采用新的混合学习模式实施立德树人教育。从学生核心素养出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动态记录、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与资源推送等优势,构建智慧学习空间,创新学习方式,学生利用终端经历了动机、注意、建构、保持、整合、迁移、解题、积累、反馈九个阶段从而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课题研究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课题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植根于学科教学,所有主题共同参与,学生学会了自主发展。下一阶段将要继续坚持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继续探索三级课程融合的新模式。
        课题来源
        (本论文系北京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立项编号: CDHB18392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