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2期   作者:黄俊斌
[导读]

黄俊斌    眉山市彭山区第三中学  62086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01-01

        体育课程没有被纳入常规考试科目中,所以一直以来没有受到重视。近些年来提倡素质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成绩,也要注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体育教学受重视程度不足,导致课堂教学懒散,难以达到学生锻炼身体的目的。青少年拥有好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开展学习和生活,在长期的学习中打持久战,完成学业要求,是提高主科目成绩的基本。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学校紧跟教育部的改革要求,应当重视初中生的体育教学。 初中体育课程的有效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保证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在新的教育要求下,教师也要积极探索高效的体育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给学生营造优良的成长环境。
        一、注重趣味性教学,优化课程内容
        我国很多中小学由于资金或者地处偏远一系列的原因导致缺乏完善的体育设备。没有合适的体育器材导致教师无法完善地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基本运动量也难以达到。校方要对器材缺失引起重视,为学生购置体育器材,在场地方面考虑到天气原因,为了使课程在雨雪天气照常展开,学校要配备室内体育场馆。学校硬件设备跟上,教师在安排课程时才能为学生设计最适合的运动,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课程本身就有具有灵活性,符合初中生追求个性的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给学生足够空间和自主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运动类型。而对于那些不爱运动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运动的兴趣,从小运动量的运动入手,比如跑步,既没有任何技术难度,每个同学都可以完成。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也要帮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发现自己的特长,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爱好,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快乐。个性化体育课堂会使课程变得灵活有趣,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性。教师根据学生自身兴趣开展课程也正是符合新教学理念下的因材施教,是更能让每位学生有更好发展的优秀教学方法。体育课程的核心教学理念就是要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和教师要在课程安排上做出合理调整,改变传统课程中体育教学一周只有一节或两节的状态。在课程内容上要注重初中生的身体锻炼需求,要做到循序渐进,运动量逐步加大,强度根据个人身体状态进行调整。体育课间隔时间不宜太长,身体对锻炼强度感知低,无法达到锻炼效果;时间也不宜太短,容易造成学生身体疲劳。学校要做好课程管理记录,不要让主要学科占用体育科时间,要督促体育教师对教学引起重视,主要学科教师也不要去霸占体育课。



        二、课堂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身体成长需求,选择合适的体育教学方法。学生一般会一些基础的体育运动,但都不具备专业技能训练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不具备科学的理论会给学生将来的运动留下隐患。体育运动并不只是一味地进行活动,也需要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教学在讲授理论知识时要让学生充分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比如关节、肌肉等,在运动中如何避免损伤和保养,在损伤已经造成的情况下要如何处理减少对身体带来的伤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观念,在运动前做好热身,爱惜自己的身体。课堂上的每一项运动在学生进行锻炼之前,教师都需要进行专业的技术讲解,教师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在讲解羽毛球课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理论后再进行示范,“高远球”、“发小球”等。在学习专业运动体系后,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才有科学依据,不仅能减少动作不规范造成的安全隐患,还能提高专业技能,推动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初中生来说,正确的训练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还有助于提升课堂效率。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当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为学生创造富有活力的体育课堂。教师在学生自主开展运动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以提高运动质量。在很多环节可以加入游戏比赛的方式进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为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可以指定一些符合本班学生的比赛活动,例如踢毽子、跳绳等简单人人可参与的比赛,或者组织竞技性和团体性较强的篮球赛、足球赛等。在比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培养学生的良性竞争体育精神。在规范的比赛教学下,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获得最有效的训练。从而真正达到体育素质教育的目的。在初中体育教学的核心思想要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重视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
        中学生的身体健康,不仅指体格的健康发展,也包括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良好的体育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强奸体魄,更能帮助初中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能够培养他们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从而促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对体育身体素质训练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拥有良好心理状态的学生更能主动参与到体育训练,集体活动中来;而正确的体育锻炼也能帮助学生排遣消极心理,从而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体育训练,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对待很多事物有自己个性的看待方式,但未完全树立三观,情绪不稳定。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运动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帮学生指定合适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因人而异,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在实际的体育身体素质训练中,教师可通过多种方法对学生的意志和品质进行培养,帮助学生获得坚韧的品质和拼搏的体育精神。例如,竞赛法、条件限制法、疲劳负荷法和自我强化法等等。在体育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对抗比赛,将一些体育活动或者训练的难度提高,让学生在障碍条件下完成训练,同时,在训练中对学生施以压力,让学生形成疲劳的感觉,让学生在压力下完成训练,并且保证运动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让学生能够自我鼓励调节获得动力。这些方法都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形成积极的影响,从而综合培养他们 的心理健康以及身体素质的提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