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表象积累与小学数学思维培养的能力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2期   作者:王刚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的工具性学科,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学生对于客观事物形成一定的记忆之后,在其他场合对于客观事物进行再现,这是一个从表象积累到思维能力的过渡过程,需要教师的加以引导。下面,我们就以小学数学中表像积累与小学数学思维培养的能力为主题,对于通过表象积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进行探究。

王刚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示范小学  云南  昭通  6576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的工具性学科,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学生对于客观事物形成一定的记忆之后,在其他场合对于客观事物进行再现,这是一个从表象积累到思维能力的过渡过程,需要教师的加以引导。下面,我们就以小学数学中表像积累与小学数学思维培养的能力为主题,对于通过表象积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表象积累;数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15-01

        前言
        表象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们记忆内容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思维能力则是控制人们思想以及思维逻辑的一种能力。在小学数学之中,学生们会感受到各种不同的表象,通过表象的积累能取得初步的学习成果,然后再深入学习数学知识,通过数学结论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这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的质量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中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现状
        (一)教师的数学教学思维不完善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之中,数学教师的个人教学思维对于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师们往往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只是一味地关注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更没有认识到数学思维培养与发展的重要性。所以说教师教学思想的不完善,导致学生很少进行表象积累,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数学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学的方法十分单一,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一直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中,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数学教学活动的发展。通过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更多表象积累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进行表象积累和思维培养,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
        二、表象积累的要点分析
        (一)表象要具有表现力
        只有具有一定表现力和特性的物体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象积累需要学生积极的运用自己的抽象思维,对于表象进行感知和加工。只要让学生对于表象具有一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感知和加工,提高学生对于表象积累和转化的意识和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三)加强对于记忆能力的重视
        在进行表象积累时,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记忆能力,这样才能够将看到的实物变成表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在数学学习之中,记忆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只要拥有较好的记忆能力,才能够将概念性的知识进行区分,同时为表象积累提供一些素材。教师在教学之中,要加强对于学生记忆能力的训练。



        三、小学数学中表象积累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利用辅助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进行表象积累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身心发展的限制,他们的生活阅历十分有限,所以认知水平十分不高。从学生的思维表现形式来看,他们对于形象的事物更为敏感,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许多学习内容都比较抽象,这就导致学生在学学习数学是常常感觉枯燥乏味,学习的兴趣一直都不浓厚。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利用实物作为课堂的辅助工具,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事物学习和了解数学知识,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
        例如,在小学数学《比一比》的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就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来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建立起“比较”的意识。比如说拿起两本大小不同的书,让学生对于书的大小进行比较,通过肉眼可见的实际例子,学生们很快就能够得出答案。当然,教师也可以在班级里找出两名头发长短不一的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比较这两名学生头发的长短。小学数学的知识都比较基础,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师们通过对于教材的挖掘可以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实物,提高学生的表象积累,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利用教学操作帮助学生积累表象,并且培养思维
        通过实践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于课本知识的认识,这远远比从书本上直接得到相关的理论更加有效。在小学数学课堂之上,就可以加强对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利用形象具体的操作来认识和体验数学知识。而且小学阶段学生们的好奇心比较大,模仿能力也很强,对于自己没有接触过的都充满好奇,抓住这个心理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开展操作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想
        例如,在小学数学《图形的拼组》教学之中,教师们就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由多种图形拼组而成的图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将这些图形进行裁剪,然后拼成新的图形。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之中,学生们会得到关于图形拼组的相关知识,并且通过联想和想象得到自己的数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这种表象积累的数学操作活动,加强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加强表象积累和思维培养
        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就可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对于事物的分析。并且在对事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提炼出正确的数学概念,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将表现像积累和思维发展进行有效的衔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小学数学《位置与方向》的教学之中,我们会学习方向以及某个方位的表达,这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数学么模型,通过立体形象直观的数学模型引导学生进行位置与方向的问题练习。通过数学模型的构建,这个知识点会变得更加简单。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结语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新教学方式目标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将表象积累转化为思维能力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发展,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惠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4,(02).
[2]魏良远.巧妙使用数学学具促进小学生表象积累[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7):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