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2期   作者:王婷
[导读] 美术当中蕴含着多样的人文内涵,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人们对于美术课程的要求也逐渐发生改变。现阶段的美术教学更加重视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艺术修养,树立正确三观。本文对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内容进行简述,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王婷    山西省晋城市颐翠中学  048000
【摘要】美术当中蕴含着多样的人文内涵,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人们对于美术课程的要求也逐渐发生改变。现阶段的美术教学更加重视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艺术修养,树立正确三观。本文对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内容进行简述,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关键词】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14-01

        初美术课作为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有效方法,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三观”的关键时期,这就需要初中教师加强在这一时期的对于学生在美术课中的人文素养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初中美术课堂人文素养的培养现状
        1、不重视美术课程
        虽然我国不断推行教育改革,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一时间难以摆脱,依旧有很多的老师和同学将分数看做学习的主要目的,从而忽视了这些不需要考试的科目。所以老师就不会对美术课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单纯采取最简单的方式,为同学介绍教材中涉及到的画家和名画应付了事。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的枯燥,很容易让初中阶段的学生丧失对于美术课的学习兴趣,甚至出现在美术课上学习其他主要课程和睡觉的现象。这样的情况导致美术人文素养教学困难,想要改进就还是需要老师和学生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思想和学习教学方式,加强对于美术学科的重视。
        2、美术培养中缺乏人文素养渗透
        在目前,我国中学的美术课程当中,传授的美术知识依旧是停留在简单的基础知识层面上,忽略了美术的深层内在和文化内容。例如,老师在讲课时通常是围绕着课本中涉及的内容,对于画画手法和色彩搭配进行讲解,并没有对其相关联的文化内容进行讲解,无法将相关的人文素养知识融入其中。同时也没有进行教学内容上的创新,无法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兴趣,无法培养学生形成独具特色的审美,就更无法通过美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了。
        3、在教学评价无法和人文素养相联系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对于美术的教学评价环节建设较为不全面。老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过于重视,以至于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这种片面的评价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创新发展,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长时间没有进行更新,教学方式枯燥单一,学生不能和老师进行有效沟通,以至于学生丧失对于美术学习兴趣爱好。美术课是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只有让学生能够真实的参与到美术创作和评价当中,才能够让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如果,美术课堂一直是以老师为主体的话,就会让学生无法发表自己对于艺术创作的见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这项能力。



        二、将人文素养渗透到美术教学的方式
        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教学环境
        当今,我国高度推行素质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关注点也从单纯的分数转变为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关注,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所以,在初中的美术教育当中,老师应该由原来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让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想法和反馈,为学生营造出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能够随心所欲地创造出自己的美术作品,而不是没有灵魂的模仿作画。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为人文教学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在《你、我、他》这一课当中,老师就可安排学生为教室中的学生或是老师画一幅人物肖像画,可采取多样的绘画方式,突出模特人物特点,这样就可让学生通过自己较为擅长的方式进行绘画表达,培养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将人文素养渗透到了美术教学当中。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还能够让学生彼此熟悉,建立起和谐关系。
        2、深度探索教材中涉及到的人文素养内容
        在新科改革之后,我们的美术教学素材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更新,添加了很多包含人文素养的内容。所以,老师要对这些内容深度发掘,利用这些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说在《门》这一节内容中,教材当中介绍了古代宫殿的门、江南水乡的门、现代风格的门和一些设计比较具有特色的门。老师就可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门风格的解析,来了解这些设计背后蕴含的历史和地域特色,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人文内涵。
        3、积极展开实践活动,让学生的人文教育落到实处
        素质教育还倡导要将教育和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进过学习对于社会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对自身的价值产生明确认知。所以,老师可在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培养人文素养。比如,开展“我为校园穿新衣”活动,让学生为垃圾桶和井盖设计“新衣”,在草稿通过选拔后,经老师指导落实到校园中的设施上。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提升学生美术技巧的同时,还能够美化校园。
        4、将教育评价和人文素养相结合
        在当代美术教育当中,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评价时,要重视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让学生将其内在潜能发挥出来。例如在学生完成一幅画作的创作时,不应该将作画技巧作为主要的评分点,而是应该将学生的创作思维作为重点,培养学生美术综合能力。
        结论
        初中美术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并不是迅速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熏陶。这就要求老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从而全面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美荣.新时期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策略探析[J].新智慧,2019(35):29+91.
[2]马丽.加强初中美术课堂人文素养教学的策略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4):162-163.
[3]顾勇.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策略探究[J].科普童话,2019(45):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