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低年级古诗诵读教学策略浅谈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2期   作者:高畅
[导读]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诵读要求上也不断深化,尤其是在低年级语文古诗词的方面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语文教师需要在课程上面多下功夫,注重与学生关于古诗词更深层次的交流,而不是流于表面。通过全方位、立体的了解学生,采用“对症下药”的方式,找出更适合、更有效的方式,解决在教学方面的问题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的问题。本篇文章着重于如何提升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教师教学方法,在教育改革下提出

高畅    南京市青秀城小学  210000
【摘要】伴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诵读要求上也不断深化,尤其是在低年级语文古诗词的方面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语文教师需要在课程上面多下功夫,注重与学生关于古诗词更深层次的交流,而不是流于表面。通过全方位、立体的了解学生,采用“对症下药”的方式,找出更适合、更有效的方式,解决在教学方面的问题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的问题。本篇文章着重于如何提升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教师教学方法,在教育改革下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56-01

        一、全方位的了解作品本身,深刻感受作者的创作环境以及身处背景
        为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品读作品本身,低年级学生可以将作者作为一个了解作品的起点,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作者的生活背景,便于感受和理解作者作品的内容。例如,我们在学习《回乡偶书》诗歌的时候,便可以在诗人的写作背景看,作者身处唐朝,三十多岁便离开家乡做官,八十多岁才得以辞官回家,家中亲人已逝。表达出心中的无限悲凉之情,那么我们学生在学习时便可以通过诗人的背景,了解诗人表达的所思所感,对于我们将要学习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如若我们不知道作者的写作背景,则很可能会错作者的写作情感,在进行诗歌的学习前一定要对作者的作品,写作背景有个全方位的了解,便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本身。
        二、适当的音乐进行渲染,使情景与音乐相融合
        在我们进行低年级的关于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学内容比较精炼、篇幅比较短小,但是基本首首诗词朗读都文从字顺,画面感强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加上音乐的渲染,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融入诗词中的情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音乐的融入让诗歌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让其本身不是很鲜明的个体变得充满趣味,让人趣味盎然。在学习《凉州词》的时候,老师只是借助口头的描述以及述说出作者的写作背景,学生们也不会很直观的领会出作者含义,若有音乐与之相配合渲染出一种战争的悲凉的气氛与环境,使学习者更容易感受出作者的心情。
        三、重点词语的朗读以及对画面感的把握
        低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无法对学习产生主动与积极的一面。这是因为我们学习的古代诗词与现代所学习的散文、诗歌有着巨大差异,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诗词的理解与把握会更加困难。要想对古诗有进一步了解和明白它所要表达的感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去联想诗词中所要表达的感情。老师在引导与激发学生想象力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所以方法的使用至关重要。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比方说,在进行诗歌学习前先阅读一下诗歌的译文,在通过对照的方法与古诗词进行匹配,通过分组阅读的方法或者小组合作的方法互相帮助来进行诗歌的学习。在多次的阅读过程中进行情感的融入,将自身与诗人融为一体,做到感同身受,深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画面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是老师通过不断地教授学生不断的学习来慢慢提高的。多注意诗词中的重点词语,例如景观,人物,事物的描写,可以加深对学习的感悟。比如在《望庐山瀑布》的学习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日照”、“香炉”、“紫烟”等等的关于颜色景物的描写,对重点词语的反复朗读有助于我们古诗词的学习以及对画面感的把握。
        四、图文结合,清晰、明了地展示出古诗词的风貌
        看图学习能更加直观的表现出作品的意象,在低年段的学习中这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学习方法。如果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能够多采用一些图片与之结合,并能够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则更加直观具体,对于诗歌的理解则更加透彻,对于我们的学习大有益处。如果教师只是直白的,如任何引导的讲出诗歌的含义,一是让诗歌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二是让学生不能够很具体的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意思。此种方法得不偿失,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无法对其所学的知识产生联动性,我们的学习走向一个非常恶性的循环,对今后的学习大不利。举例来说,我们曾学过的《游子吟》,在教学时,教师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在黑板上展示诗中所描绘出的景象。“慈母手中线”“密密缝”等句都采用图文集合的方式,使图文与诗句紧密结合一起,这样学生会诗句的理解更加透彻。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学习诗词,清晰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顺序,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自然对诗词有着比之前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五、有押韵的朗读,与诗词融为一体
        诗歌的美妙之处不仅在于理解,还在于郎读出其中的韵味。押韵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很多的大诗人写诗词的时候多半会采用押韵之法。韵律是诗歌富有一种特殊的韵味,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也是它最独到之处。如今我们要学习如何读出来押韵的美妙。举例来说,押韵一般要用“/”来区分。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是七言诗的押韵的划分。古诗素有七言诗,五言诗之分,若是五言诗则可这样划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划分韵脚的时候要根据诗歌本身决定,所以在教学中韵脚划分是最难得,但却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一首诗。光会理解,不会读的话也算不得上完全理解本首诗。在教学过程中这是教师必须克服的难题。可根据七言诗,五言诗先划分,再根据句意再走进行划分。总之,划分得当,才可朗读顺口。
        六、总结
        以上所述,根据新课改要求,进行小学低年级的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特点以及学生个人情况进行具体教学,使学生沉浸与诗歌的海洋之中,了解并体会我国诗歌的灿烂文化,感受古诗词的辉煌大气,家国情仇等不同的意境,与诗人产生超越情感,空间的历史共鸣,使学生理解体会到我国博大精深的诗歌文化。、
参考文献
[1]柴俊梅.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诗词教学效率的策略[J].学周刊,2016(27):150-151.
[2]戴银燕.从意境到意象——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审美引导[J].语文教学通讯•D 刊(学术刊),2014(06):68-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