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生运算错误的原因及对策 周敏群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2期   作者:周敏群
[导读]

周敏群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二小学  62086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54-0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知识技能中,明确指出“体会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计算存在于数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计算。在计算课的教学中,注重计算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努力创设学生喜欢的数学计算课堂。挖掘小学数学计算的常见错误,对错误进行归类,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并透过错误寻找解决的策略,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正确率和运算速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学习兴趣。
        一、学生计算错误情况分析
        1、学生基础知识不过关
        (1)概念不清楚,算理不明确
        例如,计算2600÷400=26÷4=6……2,余数算成了2,反映了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不清楚,在应用“商不变的性质”计算时,对余数相应发生变化的道理缺乏理解。
        (2)口算不熟练,笔算不准确
        任何一道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都可以归结为若干基本的口算。基本的口算不熟练,计算时只要有一步口算错误,就会导致整题计算结果出错。
        (3)四则运算顺序混乱
        如计算“125×8÷125×8”这一类题,他们会不假思索地误认为是一道两个积相除的题。
        (4)简便计算意识不强
        “能简便计算要用简便方法计算”这类题历来是考试中的失分题。学生往往在“能”与“不能”之间、运算律选择上犹豫不决。尤其是乘法分配律的逆用、除法的性质、减法的性质及逆用不能灵活运用,如果把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混合在一起学生就更容易出现错误。
        2、学生心理素质不强
        (1)注意力不集中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尚未发展成熟,不善于分配注意是小学生注意的特征之一。特别是进行整数、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时,不是抄错数字或看错运算符号,就是忘记将暂时不参加运算的部分抄下来,漏做一部分计算,导致错误;在竖式计算时,将第一步得数抄错等,这些都是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
        (2)心理素质不稳定
        学生在计算时,特别是在考场上,常常希望能很快算出结果。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细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出现错误。
        3、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有的学生做完后不愿检验;书写马虎,字迹潦草,6与0、5与3、4与9、1与7写得模棱两可;列竖式数位没对齐,小数点无法辨认等等;有的笔算不打草稿,无论数字大小,一律用心算;有的没有专用草稿本,乱打草稿,即使打了草稿,草稿本上也是一团糟;部分学生缺乏估算和简算的意识,没有养成估算和简算的习惯,他们往往是题目要求简算的才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求简算的,即使题目能简算的也想不到用简便方法去计算。这些不良习惯,都是导致计算结果出错的重要原因。



        二、学生计算错误矫正的对策
        1、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把算理与算法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对算理与算法能有比较深刻的感悟和体会,这样才能使学生既知道怎么算,又知道为什么这样算。只有学生明白了算理和算法,才能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对计算题的态度,提高积极性
        为了让学生始终有新鲜感,在教学中,计算练习可设计成游戏、竞赛、抢答、开火车、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扑克牌、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形式来调学生的胃口。还可以通过“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等形式,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争强好胜的天性决定了他们个个不甘落后,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计算的积极性,加快了计算速度,培养了计算能力,也不再觉得计算乏味了。
        3、每节课都要有意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在新授前每天坚持进行3~5分钟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运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4、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提高计算速度,还需从记忆开始
        例如10以内数的分解、20以内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要达到脱口而出,这对提高计算准确性起关键作用。另外,根据不同年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熟记一些使用频率高的有关数据,在进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让学生熟记分母为2、4、5、8、等最简分数相对应的小数值。这样便于学生选用计算方法,节省时间。
        5、计算方法恰当与否是计算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做每一题计算题时,也要像解决问题一样认真观察分析其特点,找出适当的方法。这一点教师需不断引导,加以训练。如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何时用小数计算,何时用分数计算,何时可直接约分计算,就要靠自己判断、分析,选择使用了。同样的计算题,方法不当,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出现错误。
        6、重视错题分析
        学生计算出现了错误,要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寻找错误的根源,及时改正过来。对于重复犯的某种错误,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一起观察、思考、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既达到“治病”作用,又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7、注重对比训练
        对于容易混淆的计算问题,或者为突出新知识的特征,一般在复习课中,相机安排对比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对比帮助沟通与辨析,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的内涵、特点和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鉴别能力,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使学生养成认真看题,仔细解题的良好习惯。。如:300-175+25与300-175-25;125×8÷125×8与(125×8)÷(125×8);1.8-1.8×0.3与(1.8-1.8)×0.3……让学生辨析,什么情况下运用性质、定律可以简便,明白为什么有些可以用,有些题不能用。
        在长期的训练培养下,学生对计算课的兴趣更浓厚了,不再觉得计算课枯燥乏味。学生养成了做计算题时,认真读题,看清运算符号,分析计算数据,看有无简便算法,再确定运算顺序,最后再动笔计算。即使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题时,能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地计算,大部分学生的作业也做到了书写整洁,方法合理,就连演算也非常的认真、仔细。能把检验当作计算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检验时做到了耐心细致,逐步检查。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