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曾品容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2期   作者:曾品容
[导读] 阅读能力一般包括认读力、理解力、记忆力以及阅读的速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语文学科中一项综合型的学习活动,其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字词知识以及段落分析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更多地感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才能形成一定的语言思维,进而才能为听说和写等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组织展开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活动,从而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文字信息的收集

曾品容    四川省隆昌市中心街小学  642150
【摘要】阅读能力一般包括认读力、理解力、记忆力以及阅读的速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语文学科中一项综合型的学习活动,其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字词知识以及段落分析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更多地感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才能形成一定的语言思维,进而才能为听说和写等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组织展开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活动,从而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文字信息的收集、解释、整理、归类和运用中,。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理解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49-01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阅读活动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又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因为阅读会伴随学生的一生,无论是求学阶段各种文体内容的阅读,还是学生走入社会后的继续学习以及各项产品说明的阅读,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阅读教学,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教授阅读分析基本知识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言文字的表达有一定技巧,学生只有明白了语言表达技巧的内容和含义,才能更深入地体会出语言文字的魅力,进而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比如学生不知道比喻这一修辞手法,那么当他们读到“有的眼睛圆溜溜的,……鼓起来像皮球一样圆”等语句时,就感悟不到语言文字的生动之处。而且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技巧以及阅读理解技巧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要教授给学生阅读分析的基本技巧,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首先,是修辞手法方面,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让学生一边阅读语言文字,一边理解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具体含义,一边感受其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好处等。
        其次,是写作方法方面,有借景抒情,欲扬先抑,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等等。同样,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引导学生一边阅读语言文字,一边感受不同写作方法所呈现的语言表达效果等。
        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边学习阅读理解技巧,一边展开相应的整理归纳,一边展开灵活运用,从而引导学生构建扎实的阅读理解知识技能。



        二、阅读习惯养成教育,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大语文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了阅读活动中,其中也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比如有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是三分钟热度,比如有学生在阅读课外内容是就是纯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阅读后甚至连基本的阅读内容都讲不出来,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加强阅读习惯方面的培养和引导,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即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写作相应的阅读感悟,或者是一边进行相应的注释等,从而让学生加深阅读印象。文本内容总是能够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思考,或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是让学生跟随语言文字产生不同的情感感受,或是让学生联想起某些生活经历等等,如果学生能够及时将阅读感受写作出来,那么就能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形成一定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三、组织趣味化阅读活动,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虽然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但是单调的阅读形式会让学生产生枯燥感,进而就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组织展开趣味化的阅读活动,从而引导学生以积极自主的心态投入到文本内容的阅读分析中。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文本剧的表演活动。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扮演书籍内容中的不同角色,然后促使学生将整个文本故事通过一定的语言和动作表演出来。如学生在课外阅读了《绿野仙踪》,那么他们可以分别扮演多萝西、铁皮人、稻草人和胆小狮,并将多萝西寻找回家路上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表演出来。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阅读交流活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肯定会阅读到不同的书籍,即便是阅读的同一本书籍,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感悟,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交流活动能够让学生之间集思广益,以多元化的视角理解同一篇文本内容。如学生在课外阅读了叶圣陶先生写作的《稻草人》,有学生从中读到了稻草人的善良,有学生从中读到了老妇人的愚昧,有学生从中读到了稻草人的尽职尽责等等。阅读交流活动中,学生会将他们感触最深的一部分内容表述出来。
        总而言之,听说读写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学习方式,其中的阅读又是重中之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教授阅读理解技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以及组织学生展开趣味化的阅读活动等方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让学生在课内阅读以及课外阅读中更多地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并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J]. 黄淑荣.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9(11).
[2]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 王秋燕.文理导航(下旬). 2019(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