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数学自主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2期   作者:徐莹莹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积极思考数学问题,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开展自主课堂,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形成,提高数学教学价值。本文结合国内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现状,对学生的问题意识

徐莹莹   南京市江北新区浦洲路小学  210032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积极思考数学问题,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开展自主课堂,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形成,提高数学教学价值。本文结合国内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现状,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做了具体探究,并给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课堂;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47-02

        引言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思维上的问题心理,是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经常碰到的一种能够产生怀疑、探索等多种情绪的意识状态。质疑是产生求知的根本动力,也是推动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动力,而问题意识在创新活动教育中的体现,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切入点。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数学问题教学展开提出了要求:培养学生初步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促进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协作,并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总结思维成果;发展学生初步评价和反思的意识。可见,在小学数学自主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具有重要教学价值。
        1 学生问题意识特点
        一是可观察性特点。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强弱可以直接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的次数和参加课堂教学谈论的积极性。实际上,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一个学生参与提问次数多,在进行问题谈论时,也能积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那么可以看出,这个学生的问题意识强。二是易变性特点。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存在着一定的变异。这与学生的兴趣、个性以及数学题的难度有直接关系。所以,如果学生有兴趣,就可以提出更多的知识点。当数学知识内容处于学生最近接触的知识发展区域时,学生自然也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另外,如果教师对学生持积极的态度,并且在学生提问时采取鼓励和赞同的态度,学生也会愿意多提问题。三是推测性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能直接观察到问题,但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观察到学生在这一阶段对数学活动的参与。例如,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会问很多问题,但是通过他对数学问题的困惑扩展,巧妙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自己对数学问题的独到见解,可以推断出他有很强的数学问题意识。
        2 小学数学自主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背景要求下,学校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培养成为校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计算和解题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但是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才刚处于认识和理解问题的初期,问题意识相对薄弱,在学习过程中,不会主动去进行问题发现和解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学生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是有利于学生更形象、更具体的理解数学思维和数学规律,逐步对数学课程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二是科学衔接从抽象概念和理论到具体趣味条件的无缝转换,降低学生的接受难度;三是有层次性的将学生在各个数学学习阶段应当学会的各种能力具体化、问题化,以此来培养学生提问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能够结合实际生活内容,有效去应用数学思维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学习品质。
        3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3.1 教学模式落后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理念、教学培养目的发生变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对数学教学进行创新,对于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施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高效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仍旧受到传统教学思想、模式的制约,限制了高效课堂教学的实现。一是教师对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要求理解不够透彻。目前,很多数学教师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落后,没有对现行的教学目标进行了解,教学培养重点不明确,制约了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展开。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培养学生全面素养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知识、技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二是教师对新课改背景下的“生本”教育理念不够透彻。新课改提出,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融入“生本”教育教学理念,基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展开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此来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生本”教育的展开,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促进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展开,培养学生全面素养。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生本”教育理念,没有有效地发挥数学教学价值。



        3.2 学生自主问题意识缺失
        新课改提出,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仅要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考虑,设计出恰当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二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但是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存在学生不配合教学、学生兴趣、能力缺乏等现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较为被动,忽视对问题进行思考,学习积极性不高。一是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中的娱乐活动变得丰富。小学生身心发现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容易被外界因素所诱惑,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而影响了学生课堂学习自觉性。二是部分学生课堂教学配合度不够。小学阶段,学生开始出现逆反心理,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配合、不主动,甚至于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序展开。
        4 小学数学自主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4.1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提高学生提问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源动力。传统的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基于课本教材展开照本宣科式教学,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单调,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新课标下展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要求教师基于教材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创新,丰富课堂教学策略,构建一个生动、趣味性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以此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实际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个生动形象、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在情景中直观地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有效地展开数学问题分析、理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热情和兴趣。如,教师在讲解“统计”知识点时,联系我们生活中的抽奖活动,进行实践情景创设,如,教师在一个盒子中放入红、黄、蓝三种小球,然后提出问题:盒子中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各有多少个,请大家自主统计?教师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展开实践,在实践情景中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形成,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4.2 合理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参与
        教学活动是当前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实际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随着我国对教学体系的不断改革,要求教师对于实际的课堂教学进行完善和丰富,促使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促使学生对于实际的教学充满好奇以及兴趣。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对于教学环境的设置,应该积极联系教学单位,为实际的教学配备一些教学用具,如多媒体、电脑、还有尺子等教学用具。教师在借用这些教学工具进行教学,就可以大大减少教学负担,并且还能够更加直观的将教学效果呈现给学生,抓住小学生阶段天生的好奇心以及好动的心情,促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之下跟随教师进行学习,使得问题意识能够更好的得到培养。例如,教师在教授“认识图形”部分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认识到图形的变化过程,与传统的教材相比,这样的教学模式更能够提高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吸收和记忆。其次,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一些类似于“抢答”、“有奖竞猜”的互动环节,能够大大丰富课堂效果,推动问题意识教学效果的提高。
        4.3知行合一,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入“知行合一”教学理念,展开实践教学,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践生活进行联系,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联系实践进行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平均数”这一知识点内容时,教师引进生活化内容,小明周一花了12元零花钱、周二花了11元、周三花了14元、周四花了15元、周五花了10元,问周一到周五,学生平均每天花了多少零花钱?学生通过问题探究,能够快速得出答案:(12+11+14+15+10)/5=12.4元。生活化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究意识。在这个问题中,学生联系实生活内容对“平均数”知识内容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提高了生活问题解决能力。陶行知曾经提到:教育只有通过生活产生作用才能称为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展开实践教学,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内容进行联系,能够促进学生把握教学知识本质,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数学问题理解、解决的意识,提高学生数学问题解决技巧。
        总结语: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要求提高,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积极进行教学优化,对学生问题意识进行培养,提高学生问题发现、分析、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娟.小学数学自主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索[J].数学大世界,2016,(03):73.
[2]岳增刚.数学“情境—问题”教学对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探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3]石明礼.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22):79.
[4]胡虎林,马雅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22):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