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王蕾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2期   作者:王蕾
[导读] 民间文化包罗万象,内涵丰富,而民间美术则是其中一项重要形式。民间美术,是一种具有原创性的艺术形式,是当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当地的风土人情。经过千百年的变迁,民间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在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将民间美术融入其中,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民间美术的魅力,这对于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王蕾   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新城小学
【摘要】民间文化包罗万象,内涵丰富,而民间美术则是其中一项重要形式。民间美术,是一种具有原创性的艺术形式,是当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当地的风土人情。经过千百年的变迁,民间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在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将民间美术融入其中,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民间美术的魅力,这对于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间美术资源;小学美术;审美能力;创意理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36-01

        美术教育与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美术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美术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生活中美的艺术,开展生活美术教学,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要求。民间美术资源有着真实、朴素的特点,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又容易被忽视。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恰当地引入,对身边的美术资源进行挖掘、分析,引导学生正確加以认识和欣赏,将这些资源成为新时期可以利用的宝贵财富,以更好地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一、引导学生搜集民间美术素材,增加美术体验和认识
        当前,我国民间大量的艺术正在不断地流失,而且大量的民间艺术由于缺乏继承人而不得不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然而这些流传下来的艺术形式不仅富有艺术性,同时还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所以我们要大力提倡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而继承和挖掘民间美术资源并加以重新认识和创新则是美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结合民间的美术素材,引导学生加以搜集和认识,从中体验民间美术的艺术价值,提高审美能力。
        在我国部分地区还有一些民间艺术的存在,如剪纸艺术、泥塑艺术、陶艺、面塑、柳编工艺等,这些艺术在我国民间有着深入而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以搜集和整理,并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讨论,让学生都可以欣赏到不同学生的审美特点,认识较多的民间美术素材,从而提高对生活中美的认识和感触,同时为美术学习打下基础。比如,过年期间,农村家家户户贴的年画,就蕴藏着丰富的民间艺术特色,年画最早称为“门神”,根据古书记载传说古时候有神荼、郁垒两位兄弟,专门监督百鬼,古代贴于门上而用于防鬼,这就是门神画产生的缘由。通过这种深刻的挖掘,使得学生不仅认识到我国传统风俗习惯,同时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传统的美术素材。另外,通过调动学生广泛调查和搜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更多的民间素材,如有的学生介绍一位老爷爷捏的彩泥人特别好看,还有的介绍说看到一位艺人在过年时节做出的各种艺术造型特别有艺术特色,等等,使得学生对美术的认识更加具体化和生活化。
        二、深刻分析民间美术素材,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地方民间艺术的容量较大、较为琐细和复杂,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地方特色加以选择,选择优秀的作品给学生分析,使其理解民间工艺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正确的民间审美情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传统民间工艺类型加以选择和介绍。
        第一,对民间艺术的造型加以分析。


每一种民间美术工艺都包含了民间艺人自身特有的创作技艺,体现了丰富的造型魅力,通过形象鲜明的手段直观地展示人们生活的意识形态,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比如,民间大年集市售卖的糖制品的类型多样化,不仅有儿童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如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等,还有新式的如动画类的造型,人物造型丰富逼真,形态各异,富有个性魅力。
        第二,引导学生体会民间艺术色彩。传统民间艺术富有色彩感,引导学生加以认识非常重要。一些民间艺术不仅富有个性同时色彩鲜艳,富有文化内涵。一些学生认为民间美术作品颜色“土气”,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审美解释,使其改变对色彩的观念,从而更好地认识我国传统色彩中的“红喜绿,白为媒”等民间对于色彩的运用艺术,从小学到难得的民间艺术精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对民间色彩有着很强的接受力,可以依此创作出色彩丰富、对比强烈、有着个性色彩的艺术作品。
        第三,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民间艺术的风格及手法。开展民间艺术教学在重视地方特色同时也不能局限于一个区域,而需要打开视野,认识不同国家、地区及民族、流派的美术作品,进行比较欣赏和学习,认识不同艺术流派之间的差异及风格特征。以沂蒙民间剪纸为例,和南方剪纸风格相比,沂蒙剪纸有着浓厚的北方生活气息,构图浓厚、丰满,手法粗犷、细腻等。取材多以生活为主,有着细腻、传神、逼真的美术效果。通过分析,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认识民间地方艺术的风格和手法,掌握相应的地方特色。
        三、“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创意理念实现传统民间工艺的再提升
        每种民间艺术都是每个时代特点的反映,反映了不同社会层面的人们对美的理解、选择和创造,所以民间艺术是世代人们所累积创造出来的,因此需要不断被诠释并获得发展。学习民间艺术不仅仅是为了传承,同时也是为了在新时期更好地实现发展。如果没有随着时代的创新而创新,那么民间艺术将会失去发展的意义和传承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中对民间艺术除了进行欣赏和临摹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对其加以创新和创造,创作出新时期有着鲜明特色的作品。学生的最可贵之处在于其拥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通过引入民间艺术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同时还可以进行临摹、拓展和延伸;同时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实现创意共享;在创新方面,可以是工具材料的创新和改良,也可能是传统图案的创新和发展,或者是对色彩进行丰富和创新等,使其具有当前时代的特色,体现时代的特点。学生在创造过程中,会体验到创作的美感,同时使得民间工艺艺术得到继承和发扬,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对传统民间艺术加以有选择的提升和传承及创新。对于传统民间艺术,应不限于将其作为博物馆的“标本”,而应使其成为学习的素材、模范、经典及灵感的来源。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民间艺术资源,为学生开启了一扇新的学习之窗,让我们传统的民间艺术得到新的继承和发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对民间艺术素材进行搜集和整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加以引用,充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民间艺术的特色和创作特点,体会民间艺术的特色及优点,并加以模仿、创新和利用,使其成为学习的一部分,这样在丰富美术教学的同时,使得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继承发扬民间艺术,促进民间艺术在新时期获得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茜.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东阳木雕为例[J].教师博览,2016,(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