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2期   作者:曾佳
[导读]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语文学科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学生不仅要转变以往形成的学习思维,更要为高中语文的学习做好充实的准备,在这种压力下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如何在教育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便成为教师最为关注的一点。

曾佳    公主岭市蓝海中学  136100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语文学科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学生不仅要转变以往形成的学习思维,更要为高中语文的学习做好充实的准备,在这种压力下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如何在教育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便成为教师最为关注的一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77-01

        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单一无趣,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大大缩减,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甚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不知不觉地就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也不复以往。
        一、多元化的教学的重要意义
        初中的语文教学在学生整个教育阶段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小学的语文教育是在为今后打地基的话,那么初中的语文就是在盖高楼,地基打得稳楼才能盖得稳,在这个时期如何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格外注意的一点,多元化的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二、初中语文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效率低,课堂氛围差
        语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甚至可以说只要会说话的人就会学语文,在我们日常的交流或者生活中都需要运用到语文知识,可见语文对我们的重要性有多大,然而,在目前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多过让学生实践的过程。很大一部分老师认为,完成教学目标才是最主要的,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是要面临中考的,学生的实践和教学方法都不甚重要[1]。
        由于我国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初中的课堂上,为应对中考的来临,教师依旧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致使课堂氛围不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抵触心理,没有任何学习的兴趣,最严重的后果会导致学生在初中阶段便辍学走向社会。
        (二)学生无法充当课堂的主人
        学习是主动的,学生只有愿意主动去学习时,才会让学习的效率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影响,加上学生需要面临中考,导致现在的初中课堂极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机械性地区接受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并不能完全地掌握课堂,掌握知识,甚至去构建知识,所以多数学生的思维从初中开始被局限,被磨灭。



        三、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的运用
        (一)多元化教学的好处
        多元化的教学主要是指教学模式多元化和教学理念多元化。多元化教学的出现,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善学生思维受到的局限性,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对学生的综合发展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二)制定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里,教师是掌控者,掌控着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教育改革后,教育部门重新规定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需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自身教学手段。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再仅限于口头和板书,还可以借用多媒体的工具进行教学,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增加情景再现、趣味问答、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环节,以此来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采用音频的教学方式,通过播放音频,从听书的角度来让学生了解书本内容,舒缓学生学习压力。比如:教师在讲《背影》一课中,就可以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播放《父亲》这首歌,以此来渲染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加能对文章感同身受,达到教学目的 [2]。
        (三)丰富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丰富教学内容。初中的学生应当要很注重知识的积累,不管是哪方面的知识都需要了解一些。学科与学科之间息息相关,没有一门学科是可以单独存在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地丰富学生的知识领域和知识范围。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
        案例:五十二中学语文教师孙老师,在讲《邓稼先》一课时,首先带领学生理清作者思路,把握好整体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作者语言技巧以及写作技巧后,问学生除书本中了解的邓稼先之外,学生还知道邓稼先的哪些事迹。学生的回答普遍为不了解,不清楚和不知道。随后,孙老师在课堂上告诉学生,邓稼先出生在1924年卒于1986年,是我国伟大的物理学家,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奉献一生。孙老师不仅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普及给学生,还将文章作者杨振宁的生平简介普及给学生[3]。
        孙老师的做法既丰富教学内容,又带动起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对知识的渴望性,极大程度上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多能学到的知识不再仅限于书本之内,开拓知识层面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好处。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在整个初中学段的语文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在语文文化素养上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水涓.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A].散文百家,2015(04):80-80.
[2]吴瑞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浅探[A].情感读书,2014(12):70-71.
[3]詹丹. 对困难的克服——重读杨振宁《邓稼先》[J]. 语文学习, 2019(11):136-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