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2期   作者:朱梦笔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当代美术教学的目标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的教学方式也得到了许多革新。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小学美术教学应当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关注和认知,加强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美术素养,为学生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朱梦笔   长沙市雨花区长塘里阳光小学  湖南  长沙  410011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当代美术教学的目标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的教学方式也得到了许多革新。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小学美术教学应当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关注和认知,加强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美术素养,为学生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66-01

        前言
        核心素养对于人一生的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是在社会生存的必备品质。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对于美的领悟能力,推动学生审美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结合核心素养的关键点来展开美术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在教育部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文件之中,对于当代学生所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进行了明确的表示。当代学生应该具备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以及实践创新等素养。当然,对于不同的学科而言,所要培养的核心要素也各不相同。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中,应当培养学生一下五个方面的素养,即图像识别、美术美观、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方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教师可以对与美术课堂进行优化和调整,推动学生的美术素养的提升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一)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在当代教学工作之中的开展十分频繁,通过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责任感,这十分符合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小学美术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分析、交流、探讨,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这种方式极大的加强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打破了传统美术课堂的呆板,,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
        例如,在小学美术《自制颜料》的教学之中,在课堂之前,我就将学生按照学习成绩、性格等要素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紧接着,我对学生说:“今天老师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随着我的讲述,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所以接下来的课堂都很好奇。我将凤仙花在白纸上用力的摩擦之后,有一个同学积极地站起来说“老师白纸上有颜色了”,我对同学学的回答表示了肯定,然后紧接着询问学生是否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场景。我话音刚落,学生们就在小组展开良讨论,他们互相启发和讨论,很快就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务任务。紧接着我便开始了后续的教学工作,通过合作学习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了解课程的目的,并且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珍爱花草。并且提高学生对于课程教学的掌握程度,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创设有效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项关键的教学任务。


在小学美术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美术审美。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从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一些有鉴赏价值的艺术作品进行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的采纳学生的意见,对教学活动进行完善。
        例如,在小学美术《搭建框架》的章节之中,十分适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PPT呈现上海世博会、北京鸟巢、埃菲尔铁塔等建筑的图片,让学生在线上感受这些建筑的美感,同时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它们,并且分析它们是如何搭建的。学生们纷纷议论,有人说感觉和鸟窝差不多,也有同学说像铁架子搭建的。对学生进行一定引导后,我就让学生进行搭篮子的游戏,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物品进行创意作品,让学生凭借着自己的想法动手实践。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培养了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又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在教学之中,不同环节的开展都有特别的意义。评价环节对于整个教学来说,熟不可或缺的。通过良好的评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教师的鼓励对学生而言是莫大的鼓舞。无论是在创作的过程中,还是在学生展示作品时,教师都应该积极的评价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轻松和愉快。提高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并且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例如,在小学美术《剪纸故事》的教学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对于手工的热爱。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进行了有意思的剪纸作品的展示,并且播放了一个关于剪纸的视频。随即,我又顺手完成了一个剪纸作品。有一个同学看到我的作品之后,跃跃欲试。我微笑着点头示意,邀请他到讲台上来试一试。在学生剪纸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了一定的引导和肯定。对于座位之下的也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座位上进行尝试。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美术学习的课堂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四)改变知识获取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之中,常常是“老师讲,学生画”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关联,为了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教师应当改变学生知识获取的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中国画》的教学内容是这一章节的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比较复杂的。对于工笔画与写意画之间的差异,学生们往往很难理解。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来展示工笔画和写意画的创作过程,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列举出工笔画和写意画之间的差异。在课堂上,让学生在生宣和熟宣两种不同的纸上进行喷墨的体验活动,让学生观察相同的墨水在不同的纸上所展现出来的不同效果。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明白写意画是以墨色为主,适用于生宣纸;而工笔画的需要反复的渲染,适合强度更高的熟宣纸。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明白美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结语
        在核心素养视角的美术教学的探索实践是一个漫长却很有意义的过程,教师应当提高自己的教学思想,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和革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美术课堂之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晓.美术课堂的高校教学策略分析与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
[2]唐信霞.浅谈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时期的“情景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