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2期   作者:梁艳
[导读]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找准切入时机,按照课程标准中德育的要求进行教学。本文以德育与初中数学融合的重要性为切入点,从结合课堂实际、补充德育资源、实践渗透德育等角度阐述德育融合初中数学的方式与渗透路径。

梁艳    襄阳东风中学  湖北  襄阳  441000
【摘要】德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找准切入时机,按照课程标准中德育的要求进行教学。本文以德育与初中数学融合的重要性为切入点,从结合课堂实际、补充德育资源、实践渗透德育等角度阐述德育融合初中数学的方式与渗透路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教育;融合方式;渗透路径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83-01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和影响下,德育被放置到更高的位置,立德树人、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促使初中数学教师积极调整数学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计,并把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并利用多种途径加强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因为它既能服务数学教学,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恰当结合课堂教学,培养优良学习习惯
        在推进初中数学教学与德育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重要突破口。例如,数学的证明和推理具有很强的严密性和逻辑性,教师以此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德育。例如,勾股定理在表面上非常抽象。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重点设计动手活动,让学生用卷尺检验桌子是否直角。在动手操作中,学生会不断思考、拓展思维,遇到困难时会主动提问,切实锻炼动手能力,形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再如,在教学“统计与概率的简单应用”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小组合作统计调查的任务,要求各个小组自主选择统计主题和统计内容,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统计工具和统计知识进行统计调查,形成综合调查报告。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显着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和团队间的关系,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补充德育资源,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整合不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方法,还需要依靠一定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正确认识数学所蕴含的德育资源,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只有教材中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适当补充德育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主题,收集相关的数学史、数学家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积极收集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向学生介绍我国早在西周时就得到了勾股定理结论,比西方早了500年。再如,在教学“二项式定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数学家资料,给学生介绍牛顿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并创立微积分,于是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数学家之一。牛顿的成就源于他的勤奋,同时牛顿还特别注意学习前人的经验和成果,吸收同代人的思想并进行精辟概括。牛顿的精神和学习方法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可以在思想道德层面上带给学生深刻的启发。



        三、基于实践渗透德育,塑造学生高尚情操
        教师要正确认识数学的实践特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实践活动,把数学活动作为德育的有效载体,使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道德教育和引导,获得深刻的体验,从而塑造学生高尚的情操。教师设计的实践活动要贴近教学主题。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在活动中挖掘和设计德育环节,保证德育的渗透效果。例如,在教学“同类项”时,教师可以先让几位学生走上讲台,拿着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纸板站在讲台上,纸上写着xy、-4.5、y等单项式,然后把剩下写有单项式的纸板发给其他学生,让他们拿着手中的纸板,到讲台上找到同伴。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思考交友的标准和依据,并鼓励学生就“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种活动不仅考验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且使学生明确了交友的正确标准,实现了朋友的重要价值,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当然,教师还可以组织数学知识竞赛、数学家故事竞赛等实践活动,有效提高德育质量。
        四、妙用数学知识点,加强人生价值观引导
        数学不仅是一门抽象而复杂的课程,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力量。教师可以调整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策略,巧妙地运用数学知识点引导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小知识蕴含大学问和大哲学,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重要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说明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在准确划分某个点的具体位置后,将这个点与代数中的点进行结合,利用两个坐标点确定平面中某点实际位置的重要方法。在指导学生分析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我们毕业走入社会后,我们就如同这个大平面中的一个点,要尽快在无形坐标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是我们的定位参数,后天因素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所处位置的高低和优劣。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我们才能使自己变得强大,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最终实现人生发展目标。”
        五、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巧妙进行德育熏陶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学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数学的特点,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发展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应立足于数学学科,注重数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开展有效的德育活动。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德育潜移默化。例如,在教学“平方差公式”时,教师可用生活案例导入课程:“小亮到小商店买糖,单价是每千克9.8元,购买了10.2千克的糖,那么应该付多少元?在售货员用计算器计算应付金额时,小亮很快就说出了应该给99.96元。售货员非常吃惊,继续用计算器计算,结果和小亮计算出的结果一样。”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小亮可以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他运用了怎样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顺利导入平方差公式,还可以对学生渗透“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让学生认识到学好知识的重要意义。
        总之,对初中生实施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发挥德育教育在服务学科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将德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开发利用数学德育资源,引导学生品味德育知识的独特魅力,塑造和培养学生的人格和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项志成.初中数学德育实践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9,(35):41-42.
[2]蔡纪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8,(23):50.
[3]滕在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教学策略探讨[J].求知导刊,2020,(11):87-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