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引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2期   作者:夏圣丽
[导读] 对学生发展起着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是小学阶段,数学学科要培养学生的整体发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问题意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果侧重于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是大有裨益的,不仅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有利于学生探究精神与实践技能的增长。本文就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数学课堂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表了看法和意见。

夏圣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第一小学  831800
【摘要】对学生发展起着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是小学阶段,数学学科要培养学生的整体发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问题意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果侧重于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是大有裨益的,不仅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有利于学生探究精神与实践技能的增长。本文就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数学课堂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表了看法和意见。
【关键词】问题意识;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79-01

        前言
        问题是思维发展的前提条件,有了问题的提出学生才会思考和探讨。让学生养成问题意识的习惯,一定程度上很容易激发学生展开思考。如果想要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激发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可以将每节课的数学知识要点借助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思考和解答问题中习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师仅仅依靠单方面的传授相比起来,不仅有助于巩固学生已经习得的知识,还能促使学生思考探究的能力,增强课堂效果。
        一、培养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
        当前教育侧重于教师应该具备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培养问题意识是激发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基础和前提,问题意识指的不仅仅是教师的课堂提问,其更加侧重于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学生自主解决,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探索数学知识。问题意识是驱动学生吸收数学知识的动力,由于问题意识的刺激,学生有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一来和教师自圆自说地传授知识相比,能够改善课堂效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数学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学生因此对数学“不感冒”。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也处于被动的地位,不乐于思考甚至是简单对问题的回答,都是在被老师点名之下才勉强学习。如果学生问题意识得到开发,学生不仅主动发现学习中数学的问题,还愿意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得到答案,这样学生会在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体验到知识带来的成就和满足感,保持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意识”的具体应用
        (一)构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构建问题情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借助问题情境,便于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领思路,增强课堂效果。如果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将数学知识放置于问题情境之中,在一步步指导学生在问题的提问和处理中完成知识教学。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不仅愿意学习数学知识,而且会加深学生的印象、易于理解。创设的问题情境需要注意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前提,科学地设计问题,如果设置过于困难的问题,会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让学生对问题望而却步。如果不加思考就得出答案的问题,那么就失去了问题的意义。


问题设计的难度适当和科学,才能促使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
        如果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和意识,教师可以实施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性教学模式目的是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思维。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小学生的特性就是好奇心比较强,对于不了解的内容有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其次,小学数学知识虽说是奠定基础的,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生在不懂的情况下很容易有问题的产生。如果教师从中起到了启发的作用,便可将学生对知识的质疑转变为对问题的思考。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刨根问底”的精神,不仅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提出问题,相应地不同的学生也会自主从不同角度找出处理问题的多元化方法。鉴于此,为了鼓励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敢于并且多于提问题,教师需要向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方向努力,转变教师角色中过于盛气凌人的态度,努力发展成为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朋友,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便于沟通,这样有利于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开展。
        (三)为学生创造更多提问的机会
        疑问是诱发学生思考的动力,教师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提供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并且通过问题的提出来锻炼学生思维。这样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同时推动学生问题意识的良好培养。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鼓励学生对数学教材中的公式、定理进行探究和质疑,这样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意识课本中不只是冷冰冰和死板的理论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对课本内容进行探索发现生活与数学中问题的联系,创新出很多处理问题的方法。
        (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传授给学生实用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注重学生的探究精神与问题意识的培养。自主学习从概念上说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学生从而发现问题、找出知识要点并提出,最后解答问题。这样的学习模式完全以问题意识的培养而量身定制的。除此以外,如果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处理和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试图和班级同学一起合作解决,这样借助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来研讨和解决问题,深化了合作意识,对于每个学生以后的成长与发展也是相当有益的。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定理时,可以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向学生提问几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才能将图形摆成长方形?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直观体会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有几个小正方形组成,再进一步思考:“想一想更大的长方形能不能摆放呢?找不到思路的同学可以同学间一起讨论”。学生交流、得出结论后动手放置各种图形,进一步领悟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包含多少个单位,只要用每行摆的几个乘以每列摆的几个。
        三、结论
        小学数学教学在“问题意识”引导之下,需要教师针对学生情况和数学教学特点,抛弃落后的教学理念,借助问题情境和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敢于质疑,善于思考问题的重要性,还要学习和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真正意义上锻炼学生,更能提升学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殷元琪. “问题意识”引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析[J]. 女报:时尚版,2019, 000(010):P.1-1.
[2]薛丽华.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8(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