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孙爱民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2期   作者:孙爱民
[导读] 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是小学生在日常科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缓慢发展的一种科学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着重探讨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科学高效的小学课堂的具体措施,以不断提高科学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孙爱民    德州市陵城区宋家镇中心小学  山东  德州  253511
【摘要】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是小学生在日常科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缓慢发展的一种科学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着重探讨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科学高效的小学课堂的具体措施,以不断提高科学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213-0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科学教学质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立高效课堂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调动小学生学习热情,提升课堂质量
        (一)导入合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情境导入,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学习观。例如,当教师在讲授“地球家园中有什么”的内容时,首先要建构一个合理的教学目的。使学生积极学习科学知识,相互交流。首先,抛出谜语:“你说她看起来像一个球,但它不是一个球,但它拥有一切。”“北半球,南半球,中间有一条线却看不见,两端是冷的,但中间是相对热的”。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猜谜,然后老师介绍这节课的内容。老师又问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地球上有人,有植物和动物。你知道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吗?”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交流,各抒己见,各抒己见。有学生说:“有空气”,有学生说:“有水”,有学生说:“有阳光”教师开展这种形式的介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明白地球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要保护地球。
        (二)创设问题情境,在探究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让小学生充分发掘自己的愿望,积极学习科学知识,从而养成学习科学知识的习惯,对事物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和感知。例如,在讲授“各种各样天气”时,老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天气?”学生们纷纷发表意见:“晴、雨、云、雾”等等。然后老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真实情况,播放各种天气的视频和图片,如播放海尔兄弟的歌曲,学生们对天气很好奇。教师引导本课内容,让学生描述天气变化对人、动植物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科学观念,使学生明白只有了解天气变化的情况和特点,探索其本质,从而能够趋利避害,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不断提高课堂效果。
        二、创新科学教学手段,不断提高科学教学效率
        (一)开展合作教学方式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教学,这是一种符合学生发展规律、能自觉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新型教学方法。此外,增加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了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水平和核心素养。例如,在讲授“水珠从何而来”时,教学难点在于探索玻璃外壁上的水滴是如何形成的,水滴与玻璃中的冰有什么关系。


使学生了解水蒸气在寒冷时凝结成水的概念。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掌握学生质疑的重点,然后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想法。其次,理科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思想进行最后的总结,然后通过实验和分析,分析研究玻璃外形成的水滴与玻璃内的冰之间的关系。例如:准备三个相同的玻璃杯,一个盛矿泉水,一个不含任何东西,另一个装满冰。一段时间后,分析三个杯子的现象,观察哪个杯子会有水滴。通过小组间的分析和观察,学生们了解到装有冰块的杯子里会有水滴,并了解水滴产生的原因。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科学课堂。
        (二)开展实践探究教学方式
        对于小学科学课堂来说,实验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对构建高效课堂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注重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体验实验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了解科学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掌握科学知识,不断提高科学素养。例如:在“空气的热胀冷缩”的教学中,首先,小学生相互交流有关空气现象,充分调动他们探究的欲望。其次,结合液体实验,制定实验步骤和方案。经过小学生的充分讨论,老师为每个学生准备气球等材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可以自主设计。例如:把气球放在一个相对耐热的容器上,使容器慢慢变热。注意控制空调,分析观察空气变化规律。让学生了解这一现象,很容易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无形中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究水平。
        三、创新教学内容,不断提高科学教学效果
        (一)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在实践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自然之美,了解生命价值,爱护动植物,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例如:在讲解“蚕的生命周期”时,教师首先制作课件,向学生展示蚕的视频和知识,使学生对蚕业产生兴趣。然后老师给学生播放蚕蜕皮的视频。同时,老师播放一些其他小动物的视频,让学生感叹生活的美好。
        (二)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激发小学科学创新观念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知识,积极引导小学生善于发现生活、观察生活,能够通过生活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而使学生独立分析,增强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当教“物质的变化”时,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都吃过饭,为什么吃的时候会有甜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相关实验,让学生了解到有一种物质叫淀粉,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更愿意学习科学知识,不断提高科学教学效果。
        四、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构建高效科学课堂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构建健全的评价机制是建设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所谓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地反馈小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学生和学生互相评价。学生可以找到最好的学习途径。家长的参与和自己的意见将有助于科学教学的有效开展,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科学教师要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不断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科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邱明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与实践研究[J].才智,2019(25):69.
[2]胡以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保护学生好奇心”的实践[J].教育观察, 2019(21):129-130.
[3]李小海.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科学咨询,2019(6):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